李从悠 http://nb.ifeng.com/a/20180412/6499385_0.shtml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猫头鹰的组成,掌握笔墨表现猫头鹰的方法,运用破墨法表现出具有浓淡、干湿变化的猫头鹰。
2.通过欣赏、分析和实践练习,学会笔墨表现猫头鹰的方法,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养成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猫头鹰的特点及破墨法的绘画技法。
难点:运用破墨法表现出生动形象的猫头鹰。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猜谜语:白天待在家,夜晚当警察,只睁一只眼,也能把鼠抓。引导学生猜谜底是什么?(猫头鹰)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猫头鹰是极其可爱的小动物,因为头部与猫非常相似,因此俗称猫头鹰。这么可爱的小动物,大家想不想尝试运用中国画的方式将它们表现出来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画猫头鹰。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猫头鹰的组成
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中猫头鹰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
(1)猫头鹰的外形由几部分组成?(头、眼睛、喙、腹部、爪子等)
(2)从视频中你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生活习性:猫头鹰绝大多数是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食物以鼠类为主;现状:猫头鹰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部分人捕杀、销售猫头鹰,导致数量越来越少)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猫头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保护猫头鹰,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
2.造型、笔墨
多媒体展示林风眠的《猫头鹰》和摄影作品中的猫头鹰,请学生4人为一小组,进行对比分析:
(1)画家笔下的猫头鹰和大自然中见到的猫头有什么不同呢?画家笔下的猫头鹰造型简洁、概括,神态更加生动)
(2)艺术家是如何运用笔黑来表现猫头鹰的?猫头鹰身体各部分以及背景的黑色有什么不同?(头部和腹部先用淡墨表现,再添画浓墨;眼睛、喙、爪子则运用较干的浓墨勾勒;背景先用褐色画出叶子,再用墨色勾叶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作品运用浓淡、干湿不同的墨色表现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猫头鹰作品。艺术家在表现作品时运用破墨法,使浓淡墨色相互掩映,达到了滋润鲜活的画面效果。
(3)引导学生用手中的笔墨进行尝试,思考:怎样达到这样的画面效果?(当第一遍黑或色未干时即在上面画第二遍,黑鱼便有浓淡变化)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破墨法是中国画的技法之一,其方法是当第一遍墨或色未干时即在上面画第二遍,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破墨法主要分为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可爱的猫头鹰为例,示范并讲解猫头鹰的画法,
1.先用浓墨点睛勾喙,然后用淡墨画出头和颈部;
2.用淡墨画出腹部,然后用浓墨破头部和腹部的淡墨;
3.再用浓墨勾出爪部并添画枝干;
4.用墨破色法画出叶子,并给其他部分上色,题款完成。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运用笔墨技法进行创作,抓住猫头鹰特征,表现出墨色富有浓淡、干湿变化的猫头鹰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水分的把控和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
3.举办以“猫头鹰”为主题的画展,请学生自愿展示并介绍自己作品。
4.其他同学从猫头鹰的神态、用墨技法、画面效果等角度互相评价作品。(如《卫:整幅画面墨色富有浓淡、干湿变化,腹部运用浓破淡的技法表现出了羽毛的层次感,叶子用墨破色的技法,使墨色渗透掩映,生动活泼)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地球上的动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是我们的朋友,希望同学们爱护这些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中国传统绘画。
2.课后搜集自己喜欢的写意花鸟画的作品进行赏析,感受其笔墨特点,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