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画鸟只像鸟,那又何必画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7957719611034263&wfr=spider&for=pc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非常喜欢画小鸟,他笔下的小鸟个个姿态生动,有的活泼,有的呆萌。树枝的线条坚挺锋利,所展现的空间层次,丰厚而富变化。

林风眠作品

画中的小鸟,无论是独立枝头,还是在月下栖息,或是在晨曦里歌唱,都那么自如平和。

林风眠作品

小鸟沉静而自信,远离喧嚣世俗纠葛,体现了一种绚丽与宁静的世界和谐之美。

林风眠作品

年,林风眠在上海南昌路寓所画画

林风眠生于年,尚在弱冠之年便独自前往巴黎留学,回国后旋即以26岁的年龄成为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校长,后被冠以“中国现代美术创始人”。

林风眠作品

其画既不是传统中国画,也不是传统油画,他把东方水墨和西方色彩相融合,孕育出一种特殊艺术形式,人称“风眠体”。

林风眠作品

学者郑重花了20多年为林风眠立传,他如此描述林风眠的艺术风格:“在孤寂中有着热烈,在沉静中有着壮美,在失望中有着希望,在向往与怀旧中似乎又有着思索。”

林风眠作品

他与同时代的艺术家总保持有一种距离感。比如他很少去画“梅兰竹菊”,却对松柏、芦苇情有独钟。猫头鹰常被民间视为不祥之物,因此传统文人和职业画家对它都是敬而远之。林风眠却偏偏喜欢画猫头鹰。

林风眠作品

对于有人批评他画的猫头鹰是冷眼看世界,与他的人生态度神似,林风眠回应也很干脆:“其实画鸟如果像鸟,那又何必画呢,拍张照片就好了。”他不止一次对他的学生讲,绘画精髓在于“画鸟像人,画花像少女”。

林风眠作品

除了画面内容,他的画作形制也与众不同。手卷也好,册页也罢,传统中国画大多是长方形,但到了林风眠那里,他把它全变成正方形。

林风眠作品

策展过林风眠艺术展、北京画院美术馆副馆长郑智威说,“别看只是尺寸比例的变化,如此做法无异于让画面更难处理,属于主动加难度。”这种作画方式的确丰富了国人的审美取向。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的小鸟画,是自己感情的表达。林风眠明确宣示:“画鸟像人”,就是说林风眠画鸟是自己思想的表述。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晚年在香港写下《自述》,他在文章最后写道:“经过丰富的人生经历后,希望能以我的真诚,用我的画笔,永远描写出我的感受。”就是说,林风眠很注意画的表意功能。

林风眠《立》纸本设色,34×34cm,年作,上海美术家协会藏。

一九六三年,他画轰动一时的《立》,画面上三片树叶,一条横枝,一只孤鸟静静地竦立其上,这只小鸟画得比较含蓄:全身涂黑,突出一个大大的眼白,在眼白中好像非常草率地抹了一笔不方不圆的黑眼珠,小鸟就表现出一种惶恐不安的神情。

林风眠作品

小鸟的不安,正是作者的不安。其实此时的林风眠确实有点孤寂不安,60年代初,风雨欲来风满楼,他际遇不佳,心情落寞。孤鸟反映出他孤独无助的心境。一时间这只小鸟,成了出版物上最热门的作品。

林风眠作品

一九七七年的《春晴》,两只小鸟在浓淡相间的中亲昵,窃窃私语,表现出快乐和期待的心境。那时“十年浩劫”已经结束,他已经走出被关了四年多的上海提篮桥监狱,他对生活充满希望之情跃然纸上。

林风眠作品

也就在这一年八月,林风眠给著名诗人艾青写了信及寄两幅画,一幅是画一只孤雁在芦苇塘上低飞,另一幅是一只孤鸟蹲在树枝上。艾青说,不了解林风眠苦难的人是无法读懂两幅画的含义的,而他读懂了。

他说:“你看,迎风的芦苇,暗淡的秋色,凄凄凉凉。在我的视角里,那只雁,那只鸟,不正是寂寞、孤独的画家自己吗?”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作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mj/95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