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捉人眼球的研究生毕业雕塑作品看到作品的第一眼时我想到的是“诡异”这个词但同时又很好奇又很疑惑
为什么要把猫头鹰做成人类的肉体质感?
为什么要做成杂交的形态?
这一系列问题在接触到作者后都一一解开
作者履历
依佩霖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年获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奖学金二等奖
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
年作品《十二星宿之一》被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收藏
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优秀作业展获三等奖
年获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奖学金获三等奖
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经典再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浮
雕”的制作
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度学生习作展获三等奖
年参加国美基金“ye”群展
年升学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作品:《寓言系列》
作品阐释寓言是用比喻来反映故事背后的意味,而作品的“非人象”比喻的正是“人”。本作品的出发点就是去探讨人与社会的、人与人的“发酵”反映。作品表现出的物种嫁接、变异,是作者在试图将这一系列的“发酵”过程进行放大、夸张,从而将其更直接的展现出来。
这是一组关乎人、关乎社会的雕塑作品,也是作者本科时期毕业作品的延续。但不同的是前期作者的创作更多是在考虑审美安排,后期作者更加注重个人观点的表达。小编幸运地联系到作者,并向他询问了几个令我也是令观众们好奇的问题。
以下对话中
央美青年(CAFAYOUTH)缩写为CY
依佩霖(YiPeiLin)缩写为YPL
NO.1
CY:看完了您的作品阐释,那么请用最简单易懂的词汇解释一下什么是“‘发酵’反映”?
YPL:他人与社会统称为环境。那“发酵反应”就是,环境对于个体产生的影响,同时个体反馈给环境的影响。这里的影响过程就是“发酵反应”。
NO.2
CY:您的作品出发点就是去探讨人与社会的、人与人的“发酵”反映,那么是什么让您想到要用动物来表示?
YPL:我自认为动物相较于人,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情。
NO.3
CY:那么每个作品的寓意分别是什么呢?请详细的说一说。
YPL:《觅》的故事主角是那只乌鸦,猫头鹰象征权利、压力。乌鸦为了承受猫头鹰,它原本的黑色羽毛不自觉的变成了和猫头鹰一样的白色,但是它们却看向相反的方向。因为乌鸦还想去寻找自己原来的黑色。
作品名称:《寓言系列--觅》作品尺寸:75*40*60cm作品材质:玻璃钢上色
YPL:《听》是表达与环境对抗的状态。生物会被迫进进化,为了自我的生存,或者改变形态,或者改变功能。黄色是警惕的颜色,于是主角变成了黄色,同时它的耳朵开始进化的很长,为了及时发现危险,那么现在的它是否还是原来的它。
作品名称:《寓言系列--听》作品尺寸:45*35*50cm作品材质:玻璃钢上色
YPL:《扯》是表现当代人的社会关系,在很多情况下,两个个体被迫站在一起,但是内心是逃离的,却又无法分开。
作品名称:《寓言系列--扯》作品尺寸:85*30*40cm作品材质:玻璃钢上色
YPL:《凝》是表现自我抽离,这件作品的身体特征是抽象的表达,像流淌后又消失的感觉,腿和地毯是想表现记忆碎片的感觉。同时生动的是一个一个的小猫头鹰,它们是自我的精神。所以身体流动又消失,腿和地毯是记忆,都是静止的,小猫头鹰是动的,但是是瞬间移动,你按下其中一个,消失的瞬间另个同时就会出现。这是表现精神运动的状态。
作品名称:《寓言系列--凝》作品尺寸:45*45*cm作品材质:玻璃钢上色透明树脂
YPL:《非马》是表现人的胸心问题。猫头鹰作为作品的主角,想象自己能够像俊美的金马一般好看,但同时又觉得不够所以它的身躯骑在金马上以来显示自己的地位。
作品名称:《寓言系列--非马》作品尺寸:70*40*cm作品材质:玻璃钢上色
YPL:《枝》表现的是人的窥探欲,窥探的欲望是每个人都有的。虽然在公众看来很隐晦,但我认为这就是人的本性,很正常。隐晦的这种窥探的感觉把它想象成我们躲在一颗树里,演变成一棵枝去窥探外界,但是这种感觉可以放大,所以上色为天空一样的蓝色就是要放大这种感觉,脱离安全的区域。
作品名称:《寓言系列--枝》作品尺寸:40*30*60cm作品材质:玻璃钢上色透明树脂
NO.4
CY:我们都知道猫头鹰表达了预言的含义,那么您的作品是否想预示什么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YPL:我不曾去预示某个现象,我不是预言家。我只是去表现我看到的现象,我是其中一份子。
依佩霖个人作品
NO.5
CY:最后一个问题,在您的心中什么是“央美青年”?
YPL:我没有办法给“央美青年”定义,因为我不知道别的"青年"都什么样,如果让我说我认为的“央美青年”的特点的话,我觉得可能最大的特点就是“矫情”。无“矫情”不艺术。
注意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还有三天即将结束
各位抓紧时间不要错过哦
展览院系:造型学院雕塑系展览地点:美术馆3层——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