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科普猫头鹰家族了,趁这几天高温,我整个下午都紧闭门窗待在室内吹电风扇,一边喝菊花茶,一边继续学习关于猫头鹰的知识。
首先要来梳理一下猫头鹰这一个科目——鸮(音:xiāo),英文Owl,都是一个字,发音还很接近......
鸮形目,上属鸟纲,其下有两科:
草鸮科(学名:Tytonidae),包括草鸮属和栗鸮属两属。
鸱鸮科(学名:Strigidae),包括近种猫头鹰。(之前我主要学习了这一科中的几种猫头鹰,下面特用红色标出本站已有记录的。)
角鸮属Otus
Pyrroglaux
Gymnoglaux
白脸鸮属Ptilopsis
小雕鸮属Mimizuku
雕鸮属Bubo(之前以为是独属的雪鸮,现在也归入这一属,这一组中有众许多大型猫头鹰,今天特地要提出来单独介绍。)
林鸮属Strix(没有耳朵的猫头鹰)
Ciccaba
冠鸮属Lophostrix
鬃鸮属Jubula
眼镜鸮属Pulsatrix
猛鸮属Surnia
鸺鹠属Glaucidium
须鸮属Xenoglaux
姬鸮属Micrathene
小鸮属Athene
鬼鸮属Aegolius(喜欢半夜鬼叫的猫头鹰)
鹰鸮属Ninox(天然呆萌的马来鹰鸮在这一组)
丛鹰鸮属Uroglaux
牙买加鸮属Pseudoscops
耳鸮属Asio
恐鸮属Nesasio
那么就赶紧进入正题吧!
雕鸮属(学名:Bubo),是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能发现的一属典型的猫头鹰,包括二十多种。过去曾经单列为一属的雪鸮(Nycteascandiaca)经过DNA序列的研究,认为与本属的关系非常近,被归入本属,此外,渔鸮属(Ketupa)和斑渔鸮属(Scotopelia)也被归入本属。
首先我来找下这属的代表物种:雕鸮Bubobubo就是下面这个呆货
雕鸮(学名:Bubobubo,超可爱的学名啊!没有比这个更好记的学名了----布波布波......),又名鹫兔、怪鸱、角鸱、恨狐、老兔,英文名比较长:Eurasianeagle-owl。
雕鸮分布极为广泛,在整个欧亚大陆均可见到本物种,北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至库页岛,南达撒哈拉沙漠南缘、伊朗、印度北部,西抵整个欧洲;在中国全国可见。它们多生活于山地林区以及裸露的岩石丛或峭壁上。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士。
雕鸮是体形最大的鸮形目鸟类,体长可达80厘米以上。类似其他鸮形目鸟类,雕鸮体色暗哑,隐蔽性很强,具面盘和耳羽,耳羽很长,呈簇状并向水平方向伸展;体羽以棕褐色为基调。双腿被羽,甚至延伸到趾,这令本物种看起来极其粗旷有力。
虹膜为橙黄;喙灰色;脚黄色。在受到惊吓的时候,本物种会耸起双肩,将双翅半开于体侧,并不断转身使自己正对侵入者,半开的双翅乍看起来就像是其头部的一部分,这颗硕大的“脑袋”非常吓人,同时它还会用力击打上下喙,发出清脆的咔吧咔吧声,以示警告,这种状态是雕鸮的最后通牒,遇到这种状态的雕鸮,切记绝对不能进一步惊扰它,否则会遭到它的攻击。
雕鸮的食物以各种鼠类为主,通过分析它们的唾余,人们发现雕鸮的主要食物是黑线姬鼠,还包括小家鼠、大足鼠、褐家鼠、社鼠等。
本物种最早在12月就开始寻找配偶,在这个阶段雄性和雌性会相互接近并表现出相互梳理羽毛、对唱、相互亲吻等行为,经过3-5天感情酝酿之后开始交配。雕鸮筑巢于峭壁中突出岩石上,巢甚简单,仅为雌鸟用脚爪在地上刨出来得一个小坑,甚至没有任何填充物,仅在产卵后垫以少量的羽毛。每巢产卵3-5枚,由雌鸟负责孵化,雏鸟为晚成雏。
一只正在唱歌的雕鸮......
那么雕鸮属下除了雕鸮以外还有这么多,我就照例把能找到图片对照的品种一一介绍下,又是海量图哦。
大雕鸮Bubovirginianus
Bubomagellanicus
雕鸮Bubobubo已搞定
岩雕鸮Bubobengalensis
法老雕鸮Buboascalaphus
海角雕鸮Bubocapensis
Bubomackinderi
斑点雕鸮Buboafricanus
灰雕鸮Bubocinerascens
弗雷氏雕鸮Bubopoensis
乌桑雕鸮Bubovosseleri
林雕鸮Bubonipalensis
马来雕鸮Bubosumatranus
横斑雕鸮Buboshelleyi
乳黄雕鸮Bubolacteus
乌雕鸮Bubocoromandus
蝶斑雕鸮Buboleucostictus
菲律宾雕鸮Bubophilippensis
雪鸮Buboscandiacus
毛腿渔鸮Buboblakistoni
褐渔鸮Bubozeylonensis
黄腿渔鸮Buboflavipes
马来渔鸮Buboketupu
横斑渔鸮Bubopeli
棕渔鸮Buboussheri
矛斑渔鸮Bubobouvieri
大雕鸮(学名:Bubovirginianus)是美洲一种大型的猫头鹰。它们的适应力强,是美洲分布得最广的鸱鸮科。
大雕鸮长46-68厘米,翼展长-厘米。雌鸟比雄鸟大,平均长55厘米,翼展长厘米,重1.4公斤。较大的个体分布在近极地,较小的个体则接近赤道,符合伯格曼定律(BergmannsRule)。
大雕鸮的耳边绒毛很大,面部呈红色、褐色或灰色,喉咙有一片白色。虹膜黄色,其下B.V.nacurutu的虹膜则是琥珀色。其“角”并非耳朵或是真正的角,而只是绒毛或羽毛。下身浅色带有褐色斑纹。脚上至爪前都长有羽毛。个别及地区性的颜色都有分别:靠近极地的个体呈较浅色,而在中美洲的则呈深朱古力褐色。
大雕鸮的叫声是低音但大部的咕咕声,一连四或五个音节。雌鸟的叫声较高音,尾音上升。幼鸟只会发出嘶嘶声,很易与仓鸮的叫声混淆。
大雕鸮有双目视觉,可以准确寻找猎物及在低光度下仍能看见。它们的眼睛大如人类的,但却不能在眼窝内转动。所以大雕鸮会转动头部。其颈部在身体保持不动时可以转动达°。
大雕鸮的听觉也很好。它们感觉深度的能力比人类更强。这是由于它们的耳朵并非在头的两侧,而是在头较高的位置。只要倾斜或转动头部,它们就可以准确测量声音的横向及直向位置。
大雕鸮是在夜间猎食,会站在高处等待猎物,再俯冲擒获猎物。它们主要狩猎细小至中等的哺乳动物,如野兔、兔、浣熊、大家鼠、松鼠、小鼠属、鼹科、田鼠、旱獭、鼩鼱科、蝙蝠、犰狳科、鼬属及沙鼠。它们更是豪猪及鼬鼠的天敌。它们也会猎食其他鸟类,由细小的戴菊鸟至大如大蓝鹭不等。涉禽(尤其是蹼鸡属及鸭),甚至乎猛禽的雪鸮都会被猎食。它们有时会吃农场的鸡及狗,也有纪录它们会同类相食。
大雕鸮爪的压力可以达到每平方吋磅,远远超过人手的60磅的握力。在北部若有较大的猎物,它们会将吃剩的猎物冰冻起来,到有需要时再用体温来解冻。它们倾向在同一地方反刍食物。
大雕鸮每次平均会生2只蛋,介乎1-5只蛋。鸟蛋平均阔4.65厘米,长5.52厘米,重51克。孵化期介乎30-37日,平均33日。双亲会不断哺育雏鸟至两星期大,随后开始减少。6星期大的幼鸟会移到附近的树枝,1星期后开始学飞。雏鸟在10月下旬仍会要求哺育及未离开双亲,直至12月双亲开始繁殖第二胎。幼鸟会有1-2年时间的交配空白期,这段时间它们会流浪,直至它们交配及建立自己的地盘。
彪悍的大雕鸮......
法老雕鸮(学名:Buboascalaphus),又名荒漠雕鸮,是鸱鸮科雕鸮属下的一个物种。这种猫头鹰出没于阿尔及利亚、乍得、埃及、厄立特里亚、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利比亚、突尼斯、阿联酋及西撒哈拉等地区。
乌雕鸮(学名:Bubocoromandus)为鸱鸮科雕鸮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度、孟加拉、缅甸、泰国、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江西等地,一般栖息于水源较丰富的森林地区和荒漠地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乌木海岸。
繁殖期为11月-翌年4月。巢由大树树杈部分的枝条构成,常建于水旁以及人类居住地附近。活动范围较小,一对乌雕鸮常在同一片树林中生活多年。
林雕鸮(Bubonipalensis),是一种巨大的猛禽,它是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的一种森林栖息物种。英文名:Thespot-belliedeagle-owl意味着这是一种羽毛上有斑点的猫头鹰。
这种雕鸮和之前本站介绍过的可爱呆萌的马来鹰鸮Thebarredeagle-owl(Bubosumatranus)体征上基本一致,只是体型大一圈,而且生活在不同的区域。
这两种雕鸮,因此形成了一种“超级物种”Superspecies,也称为spe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