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完成5公里线路精细巡检需一个月夜间时间,智能化巡检仅需1个晚上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3日讯(记者曹娴通讯员胡清)我国首台中低速磁浮智能巡检车今天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长沙第二产业园下线。这台巡检车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中低速磁浮线路动态智能检测装备的空白,让中低速磁浮线路巡检由人工巡检升级为智能化巡检。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款CXJ-5型中低速磁浮智能巡检车由车体、底盘和前端的检测装置组成,车身长5.81米,宽2.6米,高2.97米,仅需一人即可操作,设计可搭载6人检修工班。车身两侧有着大大的窗户,造型神似猫头鹰。同时也像猫头鹰一样昼伏夜出,利用线路夜间维修的有限天窗时间进行巡检。
据了解,目前国内中低速磁浮运营线路日常巡检作业,主要依靠工人的“脚”和“眼”。由于磁浮轨道建在高架之上,人工巡检存在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大、检测效率低等问题。
“智能巡检车可以对中低速磁浮线路情况进行CT扫描式的精细‘体检’。”铁建重工交通装备研究设计院研发技术员史天亮介绍,巡检车上搭载了38个高精度传感器和布置在周身的数个高清工业摄像机,对轨道螺栓的松紧度、感应面板的平顺性等指标,进行精准测量。比如一段10米F轨的高低差允许值在正负3毫米,智能巡检车的检测精度在正负0.5毫米内。检测数据经过准确运算、分析,在车上显示屏上实时显示、报警。
线路巡检效率大大提升。史天亮介绍,线路巡检通常只能在夜间,目前人工完成5公里线路的精细巡检,大概需要一个月的夜间天窗点,而使用智能巡检车只需一个晚上。
智能巡检车采用新能源、双动力运载行走系统,绿色环保,可靠性高,作业时一般以时速5公里的速度运行,最高运行时速25公里。智能巡检车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南磁浮交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3家单位联合研制。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陆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