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笔猫头鹰来信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a_4570705.html

数月来一直听一档播客助眠。叫Potterless,主播MikeSchubert只看过前四部《哈利波特》电影,印象还都不怎么深,现在从头开始看原著;播客内容就是和他的“哈迷”朋友一起聊读后感,每集四五十分钟,聊两至四章原著。

说起来这档播客的名字挺有意思。哈利波特有个官方网站叫Pottermore,翻译成中文大意是“更多的波特”,上面好玩的东西很多,例如测试书院、魔杖、守护神。我自然是格兰芬多啦,守护神是伊比沙猎犬,魔杖则是十三又四分之三英寸长,银毛椴木,凤凰羽为芯,轻微柔韧。啊不,说远了。总之,Potterless这个播客名字像是和Pottermore对着干,“更少的波特”,而且因为less在英语中作为后缀意为“没有某物”,所以Potterless应该翻译成“没有波特”,令人会心一笑。

主播口齿伶俐,念广告时语速超快但每个音节都清清楚楚;点评犀利、幽默,大骂“马尔福就是个混蛋”,赞叹“赫敏是最棒的”,质疑“霍格沃茨这么危险,为啥还有人送小孩去那边上学”,抨击“魁地奇的规则一团糟,作者罗琳一定不懂运动”,好奇“亚瑟韦斯莱为啥研究了这么多年都搞不清麻瓜货币”,笑称“完全能理解哈利邀请舞伴时笨手笨脚,我十三四岁时也那么蠢”,批评“电影拍出来完全不是这回事”。说起罗琳设置的悬念、埋的伏笔,断言“她在明面上写斯内普有问题,那坏人一定不是他”,随即自嘲“用成年人的脑力去和儿童文学较劲”;第四本《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他坚信幕后黑手是巴格曼,嚷嚷了好几集,然而最后悬念揭晓,巴格曼只是个幌子,于是不得不认错。

这档播客年10月首播,双周更,到现在出了近两百集。刚开播时,开场白还是“大家好,欢迎来到Potterless,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二十四岁的男人第一次读《哈利波特》的故事”,现在我听到二十七集,主播自我介绍已变成“……二十五岁的男人”。时间在这里显得错乱:我用几个月时间,听了他一年半里看的书聊的天,重温自己几年青春的记忆。每晚按下播放键,就像坐上时光机回到小学六年级,重新读那七本书;真的要睡觉了,按下暂停键,然后闭上眼睛去梦境里回味,如同钻进冥想盆。羡慕主播这样没读过原著的人,推开门就是个全新的精彩世界——会移动的楼梯,会重生的凤凰,会倒流的时间。但因为已经在这世界中走过一趟,知道前面都埋伏着什么,所以每当主播说,喜欢小天狼星、欣赏邓布利多、最喜欢以及最能代入的角色都是韦斯莱双胞胎,想到他未来要看到的心碎情节,也都像自己刚读到时一样悲伤。

小天狼星之死是我少年时期书里读来最难过的情节,后来也没有任何好转,只越想越痛。他年纪轻轻遭到好友背叛,害至交身死,自己被冤入狱,在没有活人的监狱捱过十几年,好不容易越狱,一番努力后即将洗清冤屈,又阴差阳错继续踏上逃亡之旅。那一年他本可以在阳光明媚的南方生活,但为了教子,只身回到寒冷北方,住在山洞,吃老鼠过活。事态恶化,他不得不回到自己无比厌恶的家族大宅,常年躲藏。终于有机会出来参加大战,逐个击倒敌人,正意气风发,却意外被死咒击中,跌进帷幔中。那年我不知道帷幔意味着什么。哈利也不知道。哈利疯狂寻找小天狼星,但找不到,直到卢平明确告知他小天狼星已死。哈利从小没有感受过亲情温暖,同住的姨夫姨母虐待他,表哥霸凌他。但小天狼星终于找到他,解释了一切误会,说自己是他父亲最好的朋友、是他的教父,问他要不要一起住。有那么十几分钟哈利曾憧憬未来,直到美梦被无情现实击碎。但还好,仍有人在远方牵挂他,他有无法对好友诉说的困扰时可以向教父求助,他好奇父母的事情时可以和教父聊天,他的教父几乎随叫随到,不怕危险。只是一切都终结于帷幔背后。

邓布利多之死某种程度上是注定,是大局的重要一环,而小天狼星之死则充满意外与遗憾。那是第五本书的情节,原著我几乎没重读过,电影也只看过一遍,可那份心碎经年不变。

同样不变的还有开心。七本书里最爱第三本,八部电影也最爱第三部。原因很多,第三本没有出现我害怕的动物,没有好人死去,出现了最称职的黑魔法防御课老师卢平,我的最爱小天狼星正式登场,格兰芬多终于拿下魁地奇冠军;第三本的开头结尾也相对美好——至今想跟着哈利一起度过那样的夏天,离开万恶的姨妈家,在破釜酒吧住着,好吃好喝,每天做完作业就去逛对角巷,看看橱窗里心爱的火弩箭,有人指导功课,还时常有免费冰淇淋。听主播聊第三本是开心的,一度舍不得听完。

然而这几天听他聊到我最讨厌的第五本。第五本是整个系列的转折点,从儿童文学变成青少年文学,突然多了黑暗的底色。新来的黑魔法防御课老师是魔法部官员,上课不教实质内容,只让大家背理论;拒绝承认伏地魔已归来,哈利大声道出真相时反而惩罚哈利,罚他用特制羽毛笔反反复复抄一行字:

Imustnottelllies.我不可以说谎。

而那支笔会自动割伤哈利的手,用他的血作墨水。想到都觉得疼。或许肉体上的疼痛不那么重要,怕的是那一行字留下疤痕,刻进心里,模糊了真相与谎言的边界模糊。怕的是这段情节曾照进现实。怕的是历史会重演。

没错,第五本开始变得黑暗,换个说法则是,变得现实。在读第五本前,或多或少幻想过哪天有只猫头鹰来送信,交给我霍格沃茨的录取通知书;读完第五本的我长大了一点点,分清现实和虚构,不再等待猫头鹰来信。曾以为关于魔法世界的幻想结束于年夏天抱着字典啃完第七本书、年夏天看完第八部电影,或是年冬天去伦敦参观哈利波特片场,但其实从第五本书开始我就已抽离出来。

正如有人写道,“不可能读了一首诗而不受影响”;抽离归抽离,麻瓜一旦见过魔法世界,人生会因此不同,即使只是无关紧要的细处。记得大一下学期的市场营销课上,老师无意提起哈利波特,当时全班无论是内地生、本地生、国际交换生,都很激动,如同对上街头暗号;我身处这群背景相异的人当中自然也很激动,那是第一次亲身体验某种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记得几年前列出“影响人生的十本书”,《哈利波特》赫然在列。记得到伦敦第二天一早就冲去国王十字车站和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合影。在我早已长大成人的现在,手边首饰架上有金色飞贼项链,办公室电脑主机上也放着哈利波特公仔。我的猫头鹰不曾来送信。我的猫头鹰一直在来的路上。

题图:HedwigbySoyGalemfromtheNounProject

尾段引文来自尼尔盖曼的小说。不仅是诗,很多艺术作品亦如是。

Youcannothearapoemwithoutitchangingyou.Theyheardit,anditcolonizedthem.Itinheritedthemanditinhabitedthem,itsrythmsbe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jt/80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