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垤彝文经典录洼垤乡彝族传统文化比较发达,过去毕摩众多,彝文典籍丰富灿烂,包括有很多丧葬经书、文学故事书、伦理书、彝药书,还保存有木刻印刷板。但是,由于精通彝文和精通祭祀礼仪的老毕摩多数于二十世纪末相继逝世,现在只是有一些彝文爱好者和毕摩后代、亲属收藏着彝文书,少数人学习使用着彝文书。坡垤村,位于元江县东南面、洼垤乡乡政府驻地洼垤村西部,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彝族大村子,房屋都是传统土掌房。过去这里有毕摩,彝文书较多,但是目前精通彝文的比较称职的毕摩很少了。据有名的彝族学者普开福所述,坡垤的张顺德是从别村来李家上门的。他不是毕摩世家,但是爱好彝文,从中年时期经常外出访师学彝文、抄彝文,偶尔帮别人做一些祭祀仪式;二十世纪90年代71岁时病逝,目前彝文书籍由其侄儿李和宝保管。李和宝,经常做祭祀,稍懂彝文;家藏彝文经书20余本,用一竹篮子装着挂在墙上。所藏经书目录如下:(1)《咪捏色祀》(即献地神书)旧抄本,绵纸,线订册叶装,行体,墨书。横本,页面21×26厘米,左右双栏,15行15字,有句读符号,有布壳护封,保存完好。不分卷,1册,28页,撰写者不祥。彝族祭祀书。村里家里修房动土后,出现不明原因灾害时,如出现大地震或大旱,认为是大地神离开了大地,所以恶鬼恶神才出来作怪,必须举行献地神祭祀活动,念此经。(2)《依博尼祀》(即看鸡卦书)绵纸,线订册叶装,行体,墨书。横本,页面19×23厘米,左右双栏,12行10字,有句读符号,保存完好。不分卷,1册,26页,佚名撰。民间祭祀经典。人们要举行重大活动或决定重要事项或出远门办事前,要杀鸡聚餐看鸡卦卜吉凶使用本书。书中记录了日常生活中,在做事或出行前,可通过看鸡卦来预卜好坏或吉凶等。(3)《特摆祀》(即婚宴书)绵纸旧抄本,线订册叶装,行体,墨书。横本,页面21×26厘米,左右双栏,12行15字,有句读符号,保存完好。不分卷,1册,23页,佚名撰。婚礼仪式上使用的书,也是祭祀书。记录了婚礼习俗及婚宴上毕摩、长者或三亲六戚祝贺新郎新娘而吟诵的经文。其内容多为祝福新郎新娘生活象蜜一样甜,家庭和睦多欢乐,种养年年硕果累,多子多孙人长寿等;还祝福新郎新娘家迎好事进来,金银进家来,财宝进家来,五谷进家来,六畜进家来,儿子进家来,姑娘进家来,好的样样来,坏的快滚开等。(4)《阿哩》民国二十八年(年)张顺德白绵纸抄本,线订册叶装,行体,墨书。横本,页面23×29厘米,左右双栏,15行15字,白版口,有句读符号,有每个调子终结符号,保存完好。文学书。不分卷,1册,60页,佚名撰。此书多为即兴而歌的抒情阿哩,是识彝文的歌手记录下来的情调。有反映约会的“约伙子”;有反映初交的“表心调”;有反映试情的“探心调”;有反映初恋的“相好调”;有反映定情的“合心调”;有反映分别的“失恋调”;有反映思念的“思情调”等等,传说有72调。对于研究彝族情歌有参考价值。白佑三、宋自华翻译整理了16首,收入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彝族阿哩》年版。(5)《勒尾哩》民国三十年(年)张顺德抄本,绵纸,线订册叶装,行体,墨书。横本,页面20×27厘米,左右双栏,14行15字,白版口,有句读符号,有调子终结符号,保存完好。不分卷,1册,56页,佚名撰。此书彝家又称其为“阿哩调”,在青年男女恋爱中诵唱。它是彝族独树一帜的正统情歌,唱词内容是基本固定的,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及人物的称为“大调”或“古调”,传说有36调。此书记录的均为“大调”,都是谈情说爱的调子,共4调。由白佑三、宋自华翻译整理的“心焦调”、“思念调”、“离别调”、“拒情调”等4调,收入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彝族阿哩》年版。(6)《找情人的阿哩》民国三十年(年)张顺德抄本,绵纸,线订册叶装,行体,墨书。横本,页面23×29厘米,左右双栏,15行20字,有句读符号,保存完好。不分卷,1册,26页,佚名撰。文学书。旧时,男女在一起谈情时吟唱。记录了凡女与仙郎一见钟情,情意绵绵的浪漫爱情。四个凡人姑娘去到出太阳、月亮的地方去玩,看见天上的四仙男,一见钟情,他们到天池里洗澡,到银河旁观景,四对恋人相依相偎,依依不舍,情意绵绵。此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立即下旨要召回四仙男,情到此止,不免要相互倾吐真心相爱的肺腑之言。调子既充满相亲相爱的甜蜜,也充满要分离的苦涩与心酸。(7)《传调子》民国三十年(年)张顺德复抄本,绵纸,线订册叶装,行体,墨书。横本,页面20×27厘米,左右双栏,12行15字,有句读符号,保存完好。本书不分卷,共1册,24页,佚名撰。文学书,五言韵文。多在娱乐活动时由姑娘吟唱。记录了天神派七个仙女到彝家山寨传调子。七个仙姑娘,就象七支笛,唱起调子来,动听把人迷。大家都跑来学调子,优美动听的调子学会了。彝家有了调子,唱着调子去做活,什么活计都做得很好;唱着调子去谈情,情人很快就找到。彝家的调子之所以动听,因为是七仙女传下的仙歌。由白佑三、宋自华翻译整理的《传调子》,收入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彝族阿哩》年版。(8)《迎花调》民国三十年(年)张顺德复抄本,绵纸,线订册叶装,行体,墨书。横本,页面20×27厘米,左右双栏,12行15字,有句读符号,保存完好。不分卷,1册,26页,佚名撰。五言韵文。青年男女初恋时唱的歌。记录了嘲讽官家、财主,歌颂真挚爱情的调子。一朵美丽的“马樱花”,醉迷了官家、财主,他们去献媚、去攀亲,“花儿”不点,他们只能望着流口水。老实、英俊的猎人去对歌,“花儿”甜甜笑,与猎人结为夫妻。这是阿哩中比较高雅的情调,比兴、拟人、物化、夸张等各种手法都有所运用。语言通俗朴质,并富有浓厚的民族气息。由白佑三、宋自华翻译整理的“迎花调”,收入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彝族阿哩》年版。(9)《真情调》民国二十八年(年)张顺德复抄本,绵纸,线订册叶装,行体,墨书。横本,页面20×27厘米,左右双栏,14行15字,白版口,有句读符号,保存完好。书不分卷,1册,20页,佚名撰。五言韵文。青年男女恋爱活动中演唱。内容是表达同心同肝,永远相爱的真情。所以,唱词多为倾吐肺腑之言一类的美言甜语。今日开始唱,唱它几千回,唱成美夫妻,恩爱到白头;今日开始唱,唱它几千秋,千秋情不断,世代永相恋。是流传最广、影响最深、人人喜爱的调子。对于研究彝族阿哩有参考价值。由白佑三、宋自华翻译整理的“真情调”,收入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彝族阿哩》年版。(10)《夸夸调》民国三十年(年)张顺德复抄本,绵纸,线订册叶装,行体,墨书。横本,页面20×27厘米,左右双栏,14行15字,有句读符号,保存完好。本书不分卷,1册,21页,佚名撰。五言韵文。男女娱乐相互交朋友时对唱。内容是倾慕情人,美言相赞的调子。夸赞情人的美、勤劳能干、聪明才智、真情实意。山中的好花,俏生生开着,俏得象彩虹,俏得象孔雀,俏得象仙女,世上难见着,望着会发呆,人被花迷着。阿妹的夸赞更有情趣;多情的阿哥,英俊没话说,俊得象金鸡,俊得象壮骡,阿妹爱阿哥,爱到心上罗,跟你一起玩,心里暖和和,跟你一起跳,甜到心窝窝。调子娓娓动听,醉人情怀。由白佑三、宋自华翻译整理的“夸夸调”,收入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彝族阿哩》年版。(11)《绣花姐》民国二十八年(年)张顺德复抄本,绵纸,线订册叶装,行体,墨书。横本,页面22×28厘米,左右双栏,14行15字,有句读符号,保存完好。不分卷,1册,42页,佚名撰。五言韵文。在各种场合都可唱诵。记录了绣花姐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精神。书中讲:有个彝家姑娘,不仅容貌美丽,而且心灵手巧,擅长绣花,人们称她叫“绣花姐”;土司要她绣鸡鸡会啼,绣凤凤会飞,绣龙龙会腾空,绣花姐都做到了;那腾空的龙吐出三团火烧死了土司,绣花姐又回到心爱的情人身边,过着甜蜜的好生活。由黄学智、宋自华翻译整理的《绣花姐》,收入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彝族阿哩》年版。(12)《夺堵黑》(即出门阿哩)民国二十八年(年)张顺德复抄本,绵纸,线订册叶装,行体,墨书。横本,页面22×28厘米,左右双栏,14行15字,有句读符号,保存完好。不分卷,1册,18页,佚名撰。文学书,五言韵文。是年轻小伙子独自思情时唱的调子。记录着:出门阿哥思念家乡的阿妹思念得发狂,但两地相隔,只有苦相思、自悲叹;阿哥家穷,只好到个旧厂当砂丁。出门帮工人,孤单又可怜,想想在家乡,与妹多好玩,约阿妹去玩,阿妹陪笑脸,约阿妹去跳,阿妹跳得欢,一觉醒过来,独自睡在床,心里冷冰冰,心中好凄凉。由黄学智、宋自华翻译整理成“出门调”,收入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彝族阿哩》年版。(13)《图纳》民国二十八年(年)张顺德复抄本,绵纸,线订册叶装,行体,墨书。横本,页面23×28厘米,左右双栏,15行20字,白版口,有句读符号,有布壳护封,保存完好。不分卷,1册,66页,佚名撰。文学作品,五言韵文。毕摩或老者在讲古经时吟唱。记录了图纳是彝族毕摩的始祖,他历尽了千难万险去寻觅文字和经书,此精神感动了诸神;在诸神的帮助下,终于到天宫找到了管文字和经书的天神六毕圣;天神赐给图纳五部经书,宴待图纳五碗仙饭和五碗仙水;从此,文字和经书不教他会看,伦理和道德不讲他已懂,美丑和善恶一见就能分,天地间的事他什么都知道;图纳返回人间后,到处传文授经,培养弟子;从此,不少弟子承传着毕摩经书,并把图纳敬称为“大圣人”。宋自华根据五言韵文整理成《彝族毕摩始祖图纳》,收入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哀牢山彝族神话传说》年版。(14)《人的起源》旧抄本,绵纸,线订册叶装,行体,墨书。横本,页面23×29厘米,左右双栏,13行15字,有句读符号,有布壳护封,保存完好。 不分卷,1册,36页,佚名撰。神话故事。记录了人的来历及换人种的经过。书中说:天神和地神决定派猴子去变人,猴子变成的人是竖眼人,凶残恶毒,互相残害;天神和地神看了十分愤怒,发了一场大洪水,将竖眼人淹死,只留下一对心肠好的兄妹来传人种;兄妹结为夫妻后不久,妻子生了一个大肉团,被风吹散后成了很多很多的横眼人,兄妹俩也变成了横眼人;从此,人种变了,人心变了,人爱人了。由黄文宝、宋自华翻译整理的“人的来历”,收入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哀牢山彝族神话传说》年版。(15)《人鹰鼠狗羊除妖》旧抄本,绵纸,线订册叶装,行体,墨书。横本。横本,页面21×27厘米,左右双栏,12行15字。有句读符号,有布壳护封,保存完好。不分卷,1册,32页,佚名撰。文学书,传说。记录了两个神猎手带领猫头鹰、小松鼠、狗和岩羊战胜凶残妖魔的传说。书中讲,撕人体、毁房屋的妖魔十分凶残,两个神猎手带领鹰鼠狗羊与妖魔交战,各施绝技;鹰啄食了妖魔身上的肉,松鼠在妖魔头顶啃开了一个大洞,狗咬断了妖魔的四肢,岩羊挑出妖魔的心肝五脏,神猎手双箭齐发,射得妖魔落进了万丈深渊;鹰鼠狗羊立了大功,彝族人民崇拜它们,见它们就喂食;两个神猎手被彝家人崇拜为猎神。(16)《羊姑娘》旧抄本,绵纸,线订册叶装,行体,墨书。横本,页面21×27厘米,左右双栏,13行15字,有句读符号,有布壳护封,保存完好。全书不分卷,1册,31页,佚名撰。文学,传说。记录了善良美丽的羊姑娘,为解除双目失眠人的痛苦,她历尽艰辛找到药,治好了所有的失明人的故事。书中讲,羊姑娘喜爱羊,她养着一只心爱的小羊羔,村里人都叫她羊姑娘;她有一双象葡萄一样乌黑透明的眼睛,财主婆十分嫉妒她那双水灵灵的眼睛,用灰将她的眼弄瞎;小羊羔领着她到处求医问药,经仙家指点,用野葡萄治好自己、小姐及很多失明人的眼睛;人们感谢她,但她总是笑着说:失明人有了光明,心里也亮了,但愿所有人的心都明亮,就不会有邪念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