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让您和孩子更懂语文
我不管是在高中任教研组长,还是在教育公司负责语文团队教研,我经常强调的是语文老师的作文批改能力。
很多时候孩子作文写不好,语文老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经常发现,一篇作文,明明是孩子作文中真挚的表达,却被老师评价为情感突兀;明明是孩子富有灵性的表达,却被老师评价为“不知所云”;明明是孩子“神性一笔”的表达,却被老师忽略。究其原因,除了批改时的态度外,还跟语文老师的专业能力、审美能力和思想水平有着重要联系。
比如当孩子这样写砖堆上的两双拖鞋:“最常见的,是两双绒拖鞋,一双蓝,一双红,它们相偎在砖堆上,孵太阳。”你是否能允许孩子用这个“孵”字,如果你只是简单的处理,用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要求孩子用“晒”字,这个做法的背后可能不仅仅是一次平庸的指导,而且可能是对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写作才华的禁锢。而且有可能错过了一次,就是错过了所有,所以批改作文时必须心怀敬畏,要相信每一孩子都天赋异禀,每个孩子其实“本具自足”,需要我们老师批改作文时善于从字里行间去发现这样一个个可能的瞬间,给与鼓励和肯定,激发Ta创作的原动力,我们捕捉的每一个孩子写作才华的小火花,都有可能帮孩子打开写作的大门。
我们班上有一个男孩,刚进班时被认为是语文困难户。他确实不怎么喜欢语文,但却非常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写作,可是显然结构、语言都很糟糕,因此经常学校语文成绩不如人意。这个时候是要规范他的写作技巧还是要保护他的写作初心?我的选择是肯定了他的创作,保护了他的创作意愿,然后每次给他的一点建议,循序渐进来打磨他的写作细节,于是我得到了他给与的第一次回馈《慢下来,会精彩》:“
慢下来,会精彩
下雪了。
云层中偶尔探出的阳光,在灰白色的天空中划过一道金色的光路。
我走在冰封不久的小河边,在雪地上留下两列错落有致的小碗,河边挂着冰溜子的树黑中带白,棵棵插在岸边,让我想起了城市的灯。
真好,好久未体验过慢节奏的生活了。从背包里拿出相机,呼一口热气,镜头上便起了雾,我小心地擦拭着,手套把冷气挡在了体外,却也使手指变得不太灵活,但这似乎并未影响拍摄的热情。
下雪的北方,真的很美。
林间的一座木屋,外头积满了不少的雪。我走近了点,摸了摸木墙,墙上的树皮很粗,形成一种独特的纹理,使得木墙上似有点点河中的旋涡,像一种极为独特的符号,又像图腾上祈福的图案。我慢慢抚摸着,我还有大把的时间。世界上每一处角落都很美,我可以慢慢地走,细细地看。
一座石拱桥,站在晶莹的冰上,厚厚的积雪远不能将他压倒。我走近了点,拂开一层雪摸了摸灰青的石板。石板上有点点蚀洞与裂缝,覆盖的雪,使石板上似有一幅复杂的地图,又像是一幅画,绘的应该是是幽曲的林间小路旁栽种着的橡树。我总会被不期而遇的瞬间放飞思绪。
我慢慢地走,细细地看。
小河的源头,是一座冻结的瀑布,小小的,像是藏族人的雪白哈达,又像是溶洞里倒挂的石笋,我走进了点,敲了敲一大块清透的冰。如水晶般悦耳的声音响起,空灵清脆,像是来自遥远天际的天籁之音。
我踩过堆雪的石丛,拨开枯死的灌木,我看到了迟久未归的雪鸢,看到了追猎鼠虫的猫头鹰。最后的最后,我踏着已变得闪亮的小碗,走回带暖气的房子,时间似乎变得很慢,很慢。
为了留住这世界的精彩,我倒头就睡。
即便内容还有些单薄,但是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思想之美如同跳舞的精灵,是那么的自由、从容和美好。创作就应该是与自己思想的对话,就应该是用思想去赋予世界以意义,就应该是真实的自由的表达。
然而这只是开始,后面还创作了《幸福就在身边》《电话无人接听》等一系列好作品,不管是创新写法还是思想深度都有了长足进步,不过最让我开心的是他一直保有的那份对写作的热爱和激情,这很难得。
从教21年,这样的孩子举不胜举。随着任教时间越长,我发现批改作文时越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不重视的背后不是一篇作文,而是一种可能。
其实批改作文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切面,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心怀敬畏,给与孩子最大的热情和相信。我特别认同蔡志忠的观点:“每个小孩都是天才,每个人都可以厉害倍,只是自己不相信。”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去做那道光,去激励、唤醒和鼓舞。
作者:徐辉
一个有调性的语文老师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