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学选课学习备考攻略

再过一个月又要迎来我们的开学季了。你做好准备了么?

选课

1.仔细阅读所在专业的Prüfungsordnung,并标出重点。

Prüfungsordnung一般在学校院系的主页可以下载,它类似于一个书面的专业指导,上面写着必须要在多少个学期之内修完所有学分(现在德国的大学也越来越多地开始规定学习年限了),这个专业一共要修多少个学分,有多少个专业方向,各个专业方向有哪些必修课选修课,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调换专业方向,修够多少学分才能写学位论文,如何申请补考、退考,等等。需要标出的重点(以下几点要弄清楚):

1)你所在的专业是否规定了必须要在多少年之内毕业?如果规定了,几个学期是上限?

2)你所在的专业有多少门必修课?必须要修多少学分选修课?必须修够多少学分的课才能开始写毕业论文?

3)你需要修的那些课多少个学期开一次?冬季学期开还是夏季学期开?

假如你所在的专业最多只能修7个学期,不算毕业论文必须修满个学分,而且规定只有在所差学分不超过10个学分的情况下下才能申请写毕业论文。此时大家必须有这样一个概念,即在第6个学期的时候,务必务必要修够90个学分并且全部合格,才有可能顺利毕业。

2.定一个整个本科/硕士阶段的计划要注意以下几点:

1)第一个学期不要选太多的课。

因为无论是语言还是生活都还处在适应阶段,很多事情还没有上手,学习效率还没有跟上。选太多的课一是容易让自己应接不暇、茫然失措,二是如果第一学期很多课成绩不理想或者干脆挂掉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面的学习积极性。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不要为了尽早毕业把自己逼得太紧。

德国的考试跟中国的考试根本不是在一个层次上的,一是语言的问题,一个是德国的老师确实不太“人性化”(在德国,数百页学习资料完全不划范围那是再正常不过的)。所以,在中国大学,大家一个学期应付10门课都不在话下,在德国,考2门跟考3门,考3门跟考4门的复习压力会相差很多。与其一个学期选4门考试最后挂了2门,还不如最后选2门考试2门都过。虽然最后的结果都是过了2门考试,但是挂2门会给以后留下压力。所以,我的建议,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选了很多课同时挂掉很多课,得不偿失。

3)要给自己留后路。

之前说不能太紧,但过松也是不可取的。上文的例子,要求7个学期毕业,第6学期结束修满90个学分,最后一个学期写论文毕业。虽说这样还是可以顺利毕业的,但未免会有风险。万一论文不过或是别的地方出了点岔子呢?之前岂不是前功尽弃了?我的建议: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如果能早一个学期结束课业尽量不要拖到最后。

另外,要考虑到一些意外因素,比如,教授外出访问半年,某门课这学期不开,只能明年见了。

4)不要人云亦云。

不要看德国人选了多少课,自己也选多少课,毕竟语言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不要看中国同胞选了哪些课,自己也选哪些课,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专业方向的选择:一定要果断,最忌讳换来换去。

第一个学期的时候还可以犹豫一下,但到了第二个学期的时候如果还没有确立专业方向的话就不太好了。适当搜集学长学姐对各个专业方向的评价,比如哪个专业方向的教授比较nett,哪个专业方向要求比较严格,会对自己的选择会有一定帮助。同时要注意关于调换专业方向的规定。有的学校规定第几个学期以后不得更换专业方向,有的则会规定当某个专业方向修够了多少学分之后不得更换。

提前做规划,并不等于把自己框在计划里一成不变。自己的学业规划要在学业的进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就好像做审计进行的审计计划(Prüfungsplan),这个计划不是一开始做完了就撂一边儿不管了,而是要在审计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调整,审计的计划过程一直持续到审计过程结束,最终形成一个最终的审计计划(endgültigerPrüfungsplan)。同样,学业规划也是如此,它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业生涯的过程。

平时学习

1)第一周尽量不要缺课。

第一堂课教授一般会介绍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参考书目、课程要求(比如:是否要做项目、课堂展示?是否要交论文?)和考试要求(这门课怎么考?开卷还是闭卷?),非常重要。一般第一堂课的时候教授会开一个头,大家可以顺便考察一下这位教授的讲课风格。如果不确定选哪些课,第一周要稍微累点儿,把所有能听的课都听一遍,然后从中进行选择。

2)关于学习资料:

上课的PPT、补充材料、练习材料,教授一般都会上传到一个共享平台上。

第一堂课的时候,教授会告诉大家这门课的学习资料的密码。这些资料课前打印好就可以。p.s.德国的打印费不算贵。

3)关于课堂录音:

因为怕听不懂课,很多同学会拿录音笔去录教授讲课的内容。不过,录之前,应该征得教授的同意。

4)听不懂怎么办?

请借助参考书目。教授在第一堂课上,会介绍这门课有哪些参考书目。遇到重点参考书目,教授还会着重提一下。大家也许一看重点参考书目就被惊到了:教授连大标题都是原封不动照搬过来的!再介绍一个小窍门,如果看不懂某张课件,如果课件下方写着Vgl.的字样,直接去查Vgl.后面写的参考资料。

5)至少应该在每堂课之后把课件过一遍。如果想减轻期末负担,再列一个大纲:这次课都讲了哪几个问题?分别在哪几页课件上?并加上索引。

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再看看教授给的参考书目,在原来的索引上加注:这个问题在参考书目第几页?

6)übung(练习课)上布置的习题一定要做。

7)如果教授布置了课下阅读的文章,最好看一下,这个有可能在考试中会考到。否则到了期末再看很有可能来不及。

8)每学期的最后一节Vorlesung(大课)和übung(练习课)最好要去,很有可能会讲考试范围(Klausureingr?nzung)。

9)在德国,没有预约就敲教授/助教的门是不太礼貌的。如果有问题,要么在刚下课时当堂询问,要么要提前跟教授/助教约时间(Termin)。

10)在德国,上Vorlseung(大课)不单单是教授讲座,里面会穿插着很多其他任务,或是课堂展示(Pr?sentation),或是项目(Projekt),这就要涉及到分组的问题了。如果是自由分组的话,尽量找学霸(如果不知道谁是学霸,就找有学霸面相的人)作组员,对你成绩会有很多帮助。切忌中国人扎堆组成一组。大多数德国人愿意带一个外国人作项目,但是很少有德国人愿意带一群语言不通的外国人做项目,他们的惯用“套路”就是当自己被分在一个N多中国人的组成组时,以退课表示抗议。

11)做项目(Projekt)通常要交一个类似于论文的报告。这个报告是小组共同完成的(Co-Referat),成绩也是一组给一个,所以要充分利用德国人的语言优势。同时一定要跟组员搞好关系,如果别人认为你在里面充数什么都不做,很有可能会让教授给你单独算成绩。这个报告,可能会要求在期末考试之前交,也有可能会在假期的时候交。如果是后者,要充分利用期末考试后的时间。

12)一般来说,平时事儿多的Vorlesung,会有平时成绩;平时只用上课的Vorlesung,分高分低只取决于期末成绩。

考前准备

1)一定要弄清楚如何注册考试(有的是选上了课就等于顺便注册了考试,有的则不然,必须要单独注册考试)和注册考试的截止日期。如果已经注册了考试但是考试当天有身体问题不能参加或者自己没把握通过考试,可以在规定期限内申请缓考。

知道为什么不让大家一个学期选太多课了吧?选了很多课,因为时间不够,很多课到最后根本不敢去考,结果实际修的学分跟选很少课的人修的学分一样,还不如当初把精力放在那几门课上。

2)一定随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jt/54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