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民居里的童年

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30903/4249431.html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唐]韦庄《菩萨蛮》

1老宅的由来

老宅坐落于浙江省常山县溪口乡(现青石镇)桥亭村,年我爷爷去世后,一直是我奶奶独自居住。铺盖的小青瓦实用、材料多、施工方便、修理简单。盖瓦时只需将瓦一仰一卧,一底一盖,底瓦大头向上,盖瓦大头向下,一垄一垄地叠压在二椽条中,从上至下,从中间向两边依次铺作。屋面漏水了,在屋内用手移动或搭换下瓦片即可。我奶奶是常山县狮子口乡塘底村(现并入辉埠镇)人,属羊,民国20年(年)生人。奶奶的父亲死于一场土地纠纷引发的械斗,当时的国民政府县长判给奶奶的母亲三亩地,以养育膝下两儿一女。从此,孤儿寡母依靠出租土地维生。解放后奶奶的母亲因为这三亩土地被划为地主,作为被剥夺土地的“地主婆”在困顿屈辱中死去。奶奶和两个兄弟艰难地活了下来,上个世纪50年代,奶奶经人介绍嫁给了从部队探亲回家的爷爷,年,我爸爸在部队出生。

年,爷爷退伍,带着奶奶和我爸爸回到常山,他原来的房子因大炼钢铁被拆毁,大队将“土改”而来的原地主的房子分给他。当时爷爷一家三口憩身的只是上堂的西房,其它五间房以及二楼都密密麻麻住着不同的人家。

老宅既是大队的招待所,住着各色的工作队、下乡的知青、串联的红小将。又是大队的看守所,关押着犯了错误的牛鬼蛇神。还是临时安置房,那些被夺走房屋后又落实政策的人一时没有居所也住在这里。大堂房成了会议室,各种政策在这里传达落实,老房子又成了桥亭村的政治中心。

右一:建国40周年纪念,右二:建国50周年纪念,右三:年代不详。2老宅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墙墙上题诗“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毛主席创作《送瘟神》的背景是年全国大面积地区爆发了吸血虫病,浙江是重灾区,6月30日主席在人民日报上读到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诗兴大发,遂有此片。另一侧还有《送瘟神.其二》。“黄泥墙”只起维护和分割内外空间的作用,不承重,房屋由柱网支承住,民间有“墙倒屋不塌”的谚语。门这座老宅为天井式住宅,主框架由四根粗壮高大的梁柱支撑,支撑四根梁柱的则是四块圆形柱石,以这四根梁柱为起点,延伸出数百条粗细各异,长短不同的横梁,搭建起了这一进二层、东西门之间由走廊连接,中轴线依次布局上堂房、天井、下堂房,中轴线两侧各有三间厢房的大宅。传统住宅在纵轴线上是不住人的,不排房间,排的是“堂”。堂摆放祖先牌位以供祭祀用,也在厅堂接待客人、议事。位于厅堂的耳房是长辈的居室,晚辈住在左右厢房。当中开门,门洞中嵌入一条竖木,一条门楣,一个门槛,两扇门板。顶梁柱,“储上木以待良工”天井天井主要用于建筑内部采光、排水和通风,它的地面和四壁都是硬的,用条石或石板铺就。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这种布局俗称“四水归堂”。生活起居空间在底层,二楼为储物,楼梯多放在堂照壁后面。木雕围绕天井一圈楼上楼下都是极为精致的木雕,整个天井的空间形成一个花篮,也称“花篮厅”每一根木材上都雕刻着图案,主横梁上是凤凰双飞、细点的横梁上是仙鹤、孔雀等身形稍小一点的飞禽。雕刻主要分布在梁、柱、牛腿、雀替、梁托、隔扇、栏板、额、门窗、挂落、飞檐以及架子床、桌案等家具上面。横梁细部的凤,凤是鸟中之王,是神鸟,瑞鸟,吉祥美好的象征。大的梁托上雕刻着骑神鹿的仙人,仙人身后是精雕细刻的松树,曲直有度、凹凸有致,神鹿脚下踩踏的是粗线条的草丛,草丛之上、神鹿胯下偎依着一只小鹿,正伸长脖子舔舐着乳汁。神鹿的姿势也不是中规中矩的,昂扬的头颅和膨胀的前胸是俯身向下的,矫健的后蹄和饱满的臀部是后撅向上的,前后蹄又是互相对称趋于收拢的。从最顶端的松树到仙人到神鹿到幼鹿再到草丛自上而下整个雕刻正好构成了一个倒置的直角三角形,与梁托固有的形状契合得天衣无缝。骑鹿的仙人,鹿谐音“禄”,意为俸禄、财和快乐。与此块梁托对称的另一块上雕刻着双臂展开的金刚,身下的坐骑是状如大鱼却长着三只脚的怪物(可能是麒麟),怪物身躯上的鳞片错落有致,前足上锋利的爪子、皮肤上突出的斑点使得整只怪物栩栩如生,酷似鱼的巨大的头颅有力地抬起,桀骜不驯的目光凝视天空,张着的血盆大口妄图吞噬一切。怪兽的凶猛和凌驾之上金刚的威严相得益彰。这一梁托的雕刻内容与仙人神鹿互为对称,又丰富了整座房子的氛围:有仙有怪、有张有弛、恩威并重、宽严相济。骑麒麟的金刚,牛腿是受力构件,材料硕大,于是成了工匠们展示技艺的重点,使原本笨拙的构件大放异彩。建筑老宅的匠人不错过任何一块木材,锦鸡、苍鹰雕刻在稍小的梁托上,锦鸡站在竹枝上,苍鹰伫立在巉岩上。鹤是长寿仙禽锦鸡苍鹰再小的梁托上也雕刻着荷花,荷花的卷曲舒展动感十足,荷花与荷叶之间木材彻底镂空,立体感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其作为梁托,衔接悬臂端与挂梁端,并传递来自挂梁荷载的力学功能又没有受到丝毫损失。荷东西走廊穿过堂屋时在东西两侧各开有一个垂花门,门框上雕刻着佛手,佛手两侧又雕刻着类似佛教“万字”的画符,寓意吉祥。佛手天井与两侧东西廊房间各有一条抄手游廊,廊房采用了门墙一体的工艺。廊房,拍摄于年8月门板与窗棂窗楞挨着游廊一侧的墙由六块门板组成,门板为上窗下板结构,窗户开上下两个窗口,围绕窗口的是延绵的雕花以及寓意成双成对的几何图案。上窗与下板之间是一整块故事版画,四块版画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西廊房是岳飞的故事,第一块版画内容是“岳母刺字”。岳母刺字(图片拼接),雕刻的另一层深意是维系国民思想、达成社会共识的教科书。东廊房则是薛仁贵的故事,第四块版画内容是“薛仁贵打虎”。薛仁贵打虎(图片拼接)另外四块的内容是栽种在形状各异的花盆中的梅兰竹菊。这与动感十足的历史故事正好构成一静一动的对比。这些版画本身体量都不大,但却展示了十分丰富的内容,有故事发生的环境,有亭台楼榭,有小桥流水,有花草树木,有虎有马。更有栩栩如生的人物,有时光流逝,有生离死别,有大义凌然,有精忠报国。梅兰竹菊(图片拼接)3老宅的命运老宅矗立近百年不到,经历了众多劫难。“破四旧”运动就是其中之一,运动波及全国,神佛塑像、牌坊石碑被捣毁,古墓被砸毁,善本图书被焚毁。老房子木雕上的人物造型作为封建形象的代表被铲除了,仙人、金刚、岳飞、薛仁贵等等面目全非,凸起的浮雕被铲除,只剩下平面的轮廓,所幸轮廓是有生命力的,双膝下跪的岳飞,曲背弯腰的岳母,岳母身后低头的丫鬟,一举一动被匠人捕捉到了,甚至是岳飞身上褪去的衣服,岳母肩上褶皱的挽带,丫鬟头上盘绕的发髻,都可以通过残存的轮廓窥见。薛仁贵打虎时的面部表情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是通过打虎英雄抬起的有力臂膀,高举的紧握拳头,完全可以推断出其表情必然是无比勇敢、无比果决的。不幸中的万幸是人物虽被铲除,动植物却被保留下来了,如薛仁贵跨下的老虎,眼神中既有万兽之王的狰狞可怕,又有行将毙命的畏惧无奈。留存下来的老虎反衬出被铲除殆尽的打虎英雄的威武。挣扎中的老虎被完整保留下的动物作为古建筑材料这些木雕的收藏价值很低,因为几乎每一组雕刻人与物都是共同存在的,以梅兰竹菊等植物为主要内容的雕刻,在周围细微处总有人物的存在,或是打更的更夫、或是掸尘的丫鬟、或是嬉戏的孩童、或是凭栏的小姐。这些细小的人物被铲除后,整块木雕上就多了块痕迹,醒目而且挥之不去。人与物并存,互相交织的雕刻手法,或许是匠人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朴素的理解与巧妙的展示,从雕刻美学上无疑是项伟大的创举,但对雕刻本身的传承却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偌大的老屋虽说是雕梁画栋,但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几乎找不到一块完整未被破坏的雕刻。面部被削去的力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些木雕因为经受了“破四旧”这场运动,劫后余生面目全非,收藏价值大大降低。反倒免受了第二次灾难即被偷盗的命运。据相关调查发现,江南农村老房子中有较大规模雕刻群的,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偷盗,其手法相当粗劣。多半是将整个梁托凿掉,或者将整块门板卸走,或者将梁柱及横梁中包含雕刻的部分锯走。偷盗者掠夺的是木雕的收藏功能,但同时被其掠夺走的还有木雕最根本的承重功能,很多老房子因为关键部位的木材被窃走,整个木结构失去了平衡,整座老房子的稳定性受到重创,大厦将倾,摇摇欲坠。梁托俗称牛腿4失落的老宅

后来,蜗居在老宅里的人家纷纷搬走。老宅的上堂、东西廊房完全归我爷爷所有,在这座老屋里,爷爷奶奶先后哺育了我的叔叔、大姑、小姑。还剩下堂的东西两间房成了大队部。再后来,大队部改成了村委会,也搬走了,于是整座老屋上、中、下堂都归我爷爷。

爸爸妈妈因为工作两地分居,只能将出生后不久的我送回老宅,由爷爷奶奶照顾。叔叔、大姑、小姑先后成家,如出一辙都把子女送回老宅交给奶奶,当大姑把襁褓中的表妹交给奶奶的时候,我已经回到爸妈身边读小学了。

这座老宅先后哺育了我们家两代人,一代人长大,一代人离开,下一代人又在此长大,又从此离开。子孙们长大成人,爷爷奶奶随之老去。

年,原本身体硬朗的爷爷,一跤摔倒再没起来,说不出是讳疾忌医的缘故,还是深知医院,虽然众人极力劝说,医院就医,没过几日便撒手人寰,留下奶奶一人。奶奶不肯搬到县城和我们住,说是住惯了老屋,空间大,人自由,城里房子逼仄局促。等我们家买了大房子再邀奶奶上来住时,奶奶又说舍不得养的鸡鸭,种的瓜菜。还好叔叔在外面闯荡了几年回家后挨着老房子修起了两层小楼,叔叔在旁也有个照应,挑个水,倒个马桶,担些米过来,这些自不在话下。于是,爸爸不再坚持,妈妈也落得个轻松。

最细的那双筷子是爷爷用的,人走了,筷子还留着。

竹编的婴儿床带轱辘的婴儿车“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5儿时记忆一九七八年六月,县革委会颁发

79年7月21日,城关蒲塘大队党支部赠

那时候村里的大会都在老宅开,常有这样的记忆,早上醒来,看到整座宅子里坐满了人,连天井里也是,都是自带凳子的。有天早上,又是开大会的日子,奶奶把我叫醒,我以为还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准备赖下床,奶奶对我说,抓到一只猫头鹰,我连忙问在哪里,在楼上,奶奶告诉我,于是我立马起身跑去看了。原来是村民抓到的猫头鹰,不知道怎么处置,上交到大队也就是老宅里来了。

一九七八年六月,县革委会颁发

里面是爷爷养的最后一批长毛兔的兔毛,不知道当时为什么没卖掉,挂着差不多30年了,悬挂储藏的最大优点就是防潮。

奶奶的背影

80年代,爷爷响应政府号召发展副业,养长毛兔。60多岁的爷爷每天背着竹筐上山割草喂兔子,常会给我带吃的回来,比如用野草杆串成的一颗颗山楂,有一天带回来一条芦苇编的青色的蛇。虽说兔子很温顺,但记忆里我很害怕,它们被关在一个个竹制的笼子里,笼子一层一层的叠着,架满了整个廊房,因为廊房光线昏暗,兔子笼里越发显得幽暗,里面三瓣嘴的白色长毛兔让我产生恐惧,不敢接近,但又十分好奇。我要是因为摔倒之类原因,哭了,奶奶哄我的办法就是捡两片菜叶,拉着我的手说,“走,咱们给兔子喂食去。”于是在奶奶的陪伴下,我又是害怕又是欢喜地把菜叶递给幽暗笼子里的小动物,壮着胆子看着那三瓣嘴一点一点地把菜叶吞噬掉,然后催着奶奶赶紧把笼门关上,生怕它跑出来。你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教导,积极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现批准你入伍,请于十二月二十六日来常山集中。浙江省常山县革命委员会征兵办公室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军属光荣县革委会年赠,两代军人

年的时候,我爸爸已经20周岁了,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城里招工没有机会,无法改变“农村户口”的命运。就在他准备接受命运的时候,传来了征兵的消息,关于那天的情景我爸爸记忆犹新,他正挑着粪,忘了肩上沉重的担子,心里想的是“自己也就当兵这条出路了”,一抬头正好看到他的父亲来找他,我爷爷问他要不要去当兵,爸爸说要。爷爷凭借他几十年心血积攒来的声望给爸爸要来了当兵的名额,后来爸爸从军、负伤、退伍、短暂待业后安排工作,进事业单位,有了“居民户口”,最后以40年的工龄(从参军时算起)光荣退休,的确算是改变了命运。小姑照片墙。奶奶晚年信教,每年都把教会发的年历贴在墙上,那一年的年历上写着“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四世同框,拍摄于年初

出身于农村的人,对老宅都是有特殊感情的,老宅对他甚至有一种潜意识作用。年暑假我回到老宅,把坍塌的东墙砌补起来,以及之后转行进入建筑企业,我想,都应该受此潜意识影响吧?

(除备注外文中所有图片均拍摄于年10月)

P.S.关于地主与农村土地的历史,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听下金华诗人艾青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链接如下:大堰河,我的保姆

参考文献[1]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丁俊清.江南民居[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3]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M].北京:三联书店,.普通香港人住多大的房子矿难遗址《双城记》十周年纪念版一两银子等于多少钱——从《儒林外史》看明清时期的社会物价水平“沙和尚的担子里挑的啥?”打死一只田园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jt/5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