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说陈丹青眼中的ldquo局部

人文综艺,讲究的是以人为本。

有这样一部国产人文综艺

它以介绍“画作”为主旨,却常常不限于名画佳作。

每一季平均分9.5,

被定义为文化类综艺的“最高水准”。

等了一年,他可终于来了——

局部第三季导演:谢梦茜主演:陈丹青首播:-01-08(中国大陆)集数:12单集片长:28分钟

《局部》是“看理想”系列里,三个最获好评的文化类节目之一。

其余两个分别是窦文涛和老朋友聊天的《圆桌派》

和梁文道带着读书的《一千零一夜》。

而《局部》,则是由陈丹青先生带着我们看画。它的形式很简单,从第一季开始,就一直是陈丹青一个人对着镜头絮叨。讲古今中外的画,讲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的艺术品,再到本季的意大利湿壁画。

自年第一季播出以来,已经过去了5年了。

《局部》前两季的总播放了超过了1.1亿,豆瓣评分也分别高达9.5和9.4。

网友称之为“网制文化类节目的最高水准”。

第三季也的确不负众望,豆瓣评分高达9.6。

和那些努力让我们嗨起来的节目不同,《局部》想要的是让看得人静下来。

在节目第二季的开场,增加了一段陈丹青的自白

他说——

“我没有上过大学,大都会博物馆就是我的大学。”

每次当他沙沙的声音低低地和背景音乐共同响起,配上快速变幻的纽约街景,看得人整个人都在发麻。

终于明白,为什么道长会说“人人都喜欢陈丹青”了。

海报上介绍如是:

跟随陈丹青的眼睛,娓娓解读画家眼中的绘画传奇。

简单用一句话介绍它的量级:

高晓松有《晓说》,梁文道有《一千零一夜》,陈丹青有《局部》。

这档节目的形式是,陈丹青淡然地坐在椅中,用缓慢、和缓的声音,给我们讲关于美的事情。

陈丹青,一直是个很有争议的人。

画家,作家,文艺评论家。

这说的是他的职业。

他27岁时就画出的《西藏组画》,震撼了当时的中外美术界,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

愤青、嘴炮。

这说的是他的性格。

他从清华离开时说:

同事们当然不愿我走,少了个心直口快的傻逼。

有多“心直口快”呢?

他抨击教育制度:

文凭是为了混饭,跟艺术有什么关系?单位用人要文凭,因为单位的第一要义是平庸。文凭是平庸的保证。他们绝对不会要梵?高。

他抨击北京城建:

城市景观,全毁了。有哪个古老国家这样义无反顾地糟蹋自己的帝都,抹杀自己的历史?开罗?马德里?伊斯坦布尔?罗马?巴黎?京都?奈良?彼得堡?没有。没有一个古老的都城像咱们的北京这样持续毁容,面目全非,恨不得把北京的模样全给改了。

他的文字有粘性,有嚼劲,属于体制外的语言。

陈丹青说中国人对表面的逼格有莫名的执着,却往往忽略了历史记忆和文化常识。

而这档节目,正是带我们去重寻历史记忆、艺术记忆、美的记忆。

《局部》主要是谈论一些经典画作,譬如《南巡图》《流民图》《死亡的胜利》……

很多观众说了,我不懂艺术,平时不看画,也能看这档节目吗?

当然。

就第三季第一集的观感,相比前两季,科普性变强了一些。

信息量很大,知识面也更广,同时趣味性稍减。

再有,明显可以感受到节目的节奏变快,知识点塞得满满的,看起来和前两季慢慢聊的节奏似乎不太一样了。

不过作为三季的老粉,这一季确实不一样了,因为它多了一个先导方向。

在之前的开播发布会上,陈丹青先生说过,这一季的前两集会是一个整体引导,概括一下整季的主要内容。

要回到第一二季的节奏,将会从第三集开始。

所以,《局部》还是那个原来的味道,那个儒雅的男人回来了。

三季下来,《局部》这个小众但高质的节目之所以能这么受网友推崇,当然最主要的是陈丹青先生。

陈丹青说过,《局部》是给不懂画的人看的。

在他的节目里,没有大段教科书上的美术史宣读。

他是不讲技巧的,不求深广,但重在惊喜。

眼光独到,视角新颖,用词精妙,点到为止,却意犹未尽。

也就是说,每一期的内容都是他个人有话想要说的,但同时也是一个有可能引起大家兴趣的话题。

于是他讲法国的优雅性,讲《蒙娜丽莎》,若没有那次失窃,它可能没有今天的超级神话。

讲德国人买三彩罗汉,当地官员假装不卖,转过身却私下交易。

讲勃鲁盖尔擅长用荷兰乡间人物、景色描绘圣经中的故事,但他总是夹带私货一般,把身边事、人间事带进宗教画。

讲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说到绘画是手绘的,手艺第一。

手艺之上,又是眼光第一。

继而又谈到了“年轻”,这是最有价值的人生资本。

讲库尔贝画的金发美女,重复画了3次,总共四件。

但这些复制的画总没有第一件好,因为第一件是“生”的,后面几件是“熟”的。

似乎在他的絮叨里,从不掩藏自己的喜恶,不需要什么圆润。

有偏见有喜好反倒更有趣,更有“人气”。

《局部》的名字是梁文道取的,本来想的是从一幅画的局部开始讲起。

可慢慢的,陈丹青却把它变成了讲主流之外的次要画家和作品。

于是我们了解到了和毕加索、马蒂斯这些大画家同期的,还有德朗、马尔凯、基斯林以及女画家苏珊娜·瓦拉东等等。

我们也看到了民国时期除了才子佳人之间为人津津乐道的轶事之外,还有值得被我们看到的民国女画家关紫兰和丘提。

还有17世纪巴洛克三杰:鲁本斯、伦勃朗和委拉士开兹,以及陈丹青先生偏爱的哈尔斯。

关紫兰《少女像》

或许有人会说,看了这么多,真的能记得住吗?

说实话,作为绘画上的门外汉,我反正是记不住全部的。

但这一点也不影响看得时候百分百的满足感。

借用陈丹青先生在第二季里说过的一句话——

“(去大都会博物馆)像一场大梦,等到梦实现了你不知道这是什么感觉。”

尽管我们在看的时候,也许记不住节目里的所有内容。但当有一天,我们走进了大都会博物馆。那些曾经我们看过、被埋在记忆里的内容,都会纷至沓来,而这就足够了。

●戏剧说

铃木忠志的极致表演

●声音的魅力尽在《声临其境》

●电影说

82年生的金智英

●云艺表演课堂2.0

●云艺编导课堂2.0

●云艺播音课堂2.0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jt/4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