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项课题教师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实训系列教材诗联鉴赏与写作徐艳丽任莉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7---年7月阅读提示:本文年7月28日首次发表于红网文化论坛,原标题《学诗十法》,编入教材时调整了文章标题和内容结构。第七讲现代人诗词写作入门作者:谢志平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文学体裁,诗歌的历史最悠久,而诗词则是中国诗歌特有的表现形式。从《诗经》和《离骚》,汉代乐府,到唐宋格律诗和唐末兴起的词,元曲以及五四运动以来的新诗,历代民间歌谣,中国诗歌浩如烟海,唯有诗词亦即唐诗宋词的文学生命力最强,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在漫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政治、社会因素推动了诗词的传承和发展,如历代蒙学教材都把诗词作为基本内容,科举考试必考格律诗,即便普通劳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吟诗作对的时候。随着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提出要铲除封资修毒草,同样是政治、社会因素使诗词遭到人为排斥,应用面大为缩小,甚至面临断代的危险。改革开放之后,诗词虽然回归文坛,但目前读诗词的人远比读小说的人少,懂诗词、会写诗词的人还是不多。而且在现代社会,诗人只可能是一种身份,不可能成为职业。尽管如此,仍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诗词这个老古董在新时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诗词爱好者队伍中来,尤其近些年有不少年轻人也喜爱上了诗词,以读诗词写诗词为乐。那么作为现代人,究竟怎样才能学会诗词写作,尽可能更快更好地跨入诗词乐园的门槛呢?概括地讲,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养成兴趣爱好。第二,掌握基本要领。第三,长期学习实践。第一节养成兴趣爱好我们常常讲,某某人生来就擅长什么,从小就喜欢什么。其实人的爱好和特长,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专心养成的。人们接受新鲜事物,往往难度小,或者即使难度大但因为有不怕难的态度,就容易过关。诗词起源于歌唱,也就是古时候的歌词,后来与曲谱脱钩,变成了口头吟诵和书面交流,但仍然保留了它的音乐特性。与新诗相比,诗词格律规定了字数、平仄、节奏、韵脚,还有对与粘、起承转合等等。这些看似很难的要求,反而给我们阅读、记忆诗词带来了好处。比如《七绝·题展翅图贺同学生日》:平生只作丈夫为,不向蓬间掌上飞。自得青云开睡眼,爱将才气咏风雷。这是我读大学时写的。读起来顺口,而且稍有诗词常识的人,只要记住这首诗是七言四句,为、飞、雷三个韵脚,主题是雄鹰展翅,就不难记住整首诗,哪怕时间久了忘掉了一部分,也很容易根据它的意境和平仄重新回忆拼凑出来。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我写这首诗的时候,诗词才重获新生不久,学习环境和资源都是无法与现在相比的,如今条件好了,我当年能做到的,大家一定能做得更好。倘若我们不把学习诗词当成一件难事,并且能够正确认识学习诗词有哪些现实意义,那将大大有利于我们培养和形成对诗词写作的兴趣爱好。第一,诗词可以弥补教育缺失。民国以前的蒙学,诗词是必修的基本科目之一,它承载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元素,能起到陶冶人的性情,培育良好伦理道德和文化修养的作用。面对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道德滑坡现象,国学以及诗词教育,无疑是一剂良药。第二,诗词可以应对时代挑战。有一条流传很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