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猫头鹰蝶?
大家在給动植物取名的时候,往往会根据它们所具有的部分特点,给他取一个对得上号的名字,就算从来没见过它们,我们也可以从中窥探一二。比如食人鱼、巨嘴鸟、见血封喉、蛋黄果等等。
猫头鹰蝶是不是有些神似猫头鹰?
在神秘的中南美洲热带雨林中,就有一种大型的蝴蝶,因其翅膀腹面的图案特别像猫头鹰身上的花纹,再配上两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眼斑),乍一看就成了各种小动物的大敌“猫头鹰”。所以人们就给它取了一个叫做Owlbutterfly(猫头鹰蝶)的俗名。
猫头鹰蝶的一生整个世界上能称之为猫头鹰蝶的蝴蝶大约有20多种,在科学上它们都归属在猫头鹰环蝶属(Caligo)。猫头鹰蝶是蝴蝶中体型较大的一类,翅展一般在65-mm之间。
猫头鹰蝶的体型在蝴蝶家族中是非常巨大的。
巨大的体型使得它们每次飞行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在野外它们一般都不会主动远离寄主植物,即使遇到危险时也不过扑腾几下翅膀,飞个几米就停下了。
猫头鹰蝶不擅飞行,大部分情况下它们都躲在树枝或者叶背。
但有一种情况可以刺激猫头鹰蝶主动去飞行,那就是延续后代。在黄昏大部分天敌都休息的时候,猫头鹰蝶会选择在栖息地的边缘活动。
那时的环境温度很低(10-15度),低于猫头鹰蝶飞行所需要的临界温度(18度以上),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它们会提前通过抖动身体进行预热,抖动的平均时间长达30分钟,每次需要消耗大约3毫克的脂肪,这对小小的蝴蝶而言可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作为回报,它的体温大约会提升10度以上,当超过飞行的临界温度后,雄蝶就会急匆匆的寻找雌蝶进行交配。
图中是一只天蛾,它在起飞前会对身体进行预热,从照片中可以看出翅膀剧烈的震动所造成的模糊,这种情况和猫头鹰蝶类似。VC拍摄
交配成功后的雄蝶会在未来几天逐渐死去。而雌性猫头鹰蝶这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給自己的后代找一个良好的栖身之所。好的栖息地除了隐蔽之外,还需要有充足的食物,即能满足幼虫,也能满足成虫。
交配中的猫头鹰蝶
不同种类的猫头鹰蝶的幼虫喜食的植物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芭蕉属(Musa)、蝎尾蕉属(Heliconia)、咖啡属(Coffea)等,这几类植物在美洲的雨林中广泛分布,所以雌蝶并不头疼。
芭蕉属(Musa)植物,我们食用的香蕉就来来源于芭蕉属植物
蝎尾蕉属(Heliconia)植物
著名的世界性饮料“咖啡”,来自于咖啡属(Coffea)植物
而成虫的食物比较特殊,它们不像其它蝴蝶以吸食花蜜为主,反而更喜欢树木破口流出的汁液、腐烂的水果甚至是动物的大粪、尸体。
昆虫都有6条腿,但你可以数数看猫头鹰蝶有几条腿?是不是4条?因为其中两条前腿已经退化并不太明显。所以我们也把前足退化的蝴蝶称作为“四足蝴蝶”,这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表现。在野外“四足蝴蝶”很少访花,主要吸食树汁、烂水果甚至动物的粪便乃至尸体。
上海常见的黄钩蛱蝶,也是“四足蝴蝶”,食性和猫头鹰蝶类似,它们主要以树汁(树干上破口处流出的汁液)为食,由于前足退化,它们很少访花采蜜。VC拍摄
当雌蝶心满意足的找到了合适的栖息地,便开始在寄主植物的叶背上产卵,雌蝶会根据寄主植物的实际情况,选择性的产出几枚至十几枚聚集在一起的卵,以免幼虫孵化后因为争夺食物而饿肚子。产完卵的雌蝶命运会同它的伴侣一样,但你大可不必伤心,因为猫头鹰蝶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新生命正在孕育。
猫头鹰蝶在产卵时会根据环境与寄主的情况,决定产卵的多少,通常是几枚至十几枚。
猫头鹰蝶的卵非常精巧,纵向的精细条纹既能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又能保护卵在长达20天的孵化期不至于脱水死亡。这个阶段的幼虫非常弱小,体长仅有几个毫米,孵化后的幼虫会先把自己的卵壳吃掉补充营养。
孵化后的猫头鹰蝶幼虫非常弱小,吃掉自己的卵壳既可以补足身体又可以销毁存在的痕迹。
幼虫们会以一种偏向“社会化”的方式生活。众多的幼虫聚集在寄主植物的叶背互相协作一起啃食叶片,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吃的省力。细长的身体通过伪装成寄主植物的中脉可以非常有效的躲避天敌。
头尾相接的猫头鹰蝶幼虫很好的把自己伪装成叶片的中脉。
团结就是力量,类“社会化”的生活。
整个幼虫期会经过5次蜕皮,每次蜕皮都伴随着一次惊人的成长。经过2-3次蜕皮,幼虫的身体会变成褐色,这时候要再把身体融入叶脉就没那么容易了,它们会转变策略趴在寄主植物的茎干上躲避天敌。
逐渐成长的猫头鹰蝶幼虫会逐渐变成灰褐色,这时它们更趋向于躲在植物的茎干上。
当经过第四次蜕皮后,猫头鹰蝶的幼虫体长一般都能超过10厘米,巨大的体型与胃口使得它们成为一部不折不扣的食草机器,因为它们需要让自己长得更大,吃东西成了它们的首要任务。
末龄的猫头鹰蝶幼虫的体型都非常巨大
吃饱了长肥了,第5次蜕皮的时间也快到了。这时的虫宝宝们会一改贪吃的本性,不但不吃东西还会把肚子里没有消化完的食物全部吐出来,找一个特别隐蔽的地方躲起来,并用丝把自己固定住,进入一种叫做“预蛹”的状态,这个状态会持续数日,身体会不断缩小。当幼虫蜕下最后一次皮后,蜕出来已经不是幼虫而是一个崭新的枯叶一般的蝶蛹了。
猫头鹰蝶的蛹会很巧妙的伪装成一团枯叶
化蛹成蝶的猫头鹰蝶
再经过2个月的时间,化蛹成蝶后的猫头鹰蝶将继续它那一段崭新的生命。
猫头鹰蝶的一生
中国也有猫头鹰蝶的“亲戚”猫头鹰蝶归属蛱蝶科,而这类蝴蝶在中国是广泛分布的,其中与猫头鹰蝶最接近的眼蝶类和环蝶类在我国也都是非常普遍的蝶种。
1.箭环蝶Stichophthalmahowqua
2.纹环蝶Aemonaamathusia
3.稻眉眼蝶MycalesisgotamaVC拍摄
4.蒙链荫眼蝶NeopemuirheadiVC拍摄
注:未注名的图片均来自网络。
随堂考
更多优质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