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19-06-07/87338.html
第6画:谁养艺术家
导语
十九世纪之前,几乎很少找到未完成的作品,然而到了“印象派”,“未完成”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陈丹青分析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画家的功能和角色的变化了。十九世纪之前的几百年、几千年,画家大致属于服务行业然后到了十九世纪,画家的角色渐渐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少自由职业画家。想怎么画,由画家自己说了算。因此,对于一幅画作何时完成,是否完成,也有了新的理解。
陈丹青《局部》第一季第6集截图
相关作品《蒙娜丽莎》,[意]列奥纳多·达·芬奇,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拿破仑加冕礼》,[法]杰克·路易斯·达维特,法国,巴黎卢浮宫
《夜巡图》[荷兰]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宫娥》[西班牙]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凯凯兹,西班牙普拉多美术馆
《向日葵》[荷兰]梵高,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
精彩摘录所谓前卫艺术家,就是事情做得早了点。历史看不惯,也看不懂,甚至看不见。
到了印象派,绘画渐渐偏离那个,老的传统的规矩,那种完成度。但他们自己也未必,要画到什么地步,要走多远。这才算是完成,才算好。他们也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印象派这种激情,这种狂妄。不是可以用一种浪漫的,很艺术的方法去说它。简单地说,到了浪漫派这个阶段,或者略早一点,艺术家的角色改变了,艺术的功能也改变了。
艺术家养起来好,还是自由好,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要我说呢,就是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不好。你给一种人养,你艺术家给人养着,出一种艺术。然后艺术家自个儿养自个儿,出另一种艺术。你在达芬奇时代,不可能出梵高这样的艺术。然后你在安迪·沃霍尔的时代,你不可能出提香、委拉士开兹。这样的艺术。那么,有人要你画和等人买你的画,各有甘苦。
转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