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
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
木心美术馆馆长。
年-年,辗转赣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
年,以《西藏组画》轰动中外艺术界。
年,陈丹青辞职移居美国。
年陈丹青回国并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年辞职。
年参与网络视频节目“看理想”,担当艺术类节目“局部”主讲人。
著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
《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
《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陌生的经验》等。
牛逼,陈丹青
文/冯国伟
对陈丹青,我的感受脱口而出:牛逼。这是陈丹青的口头禅。每逢看到他激赏的人和作品,""牛逼""就成了他习惯的表达方式。因为挟杂着强烈的感情,这话听起来极具有杀伤力。当然,这话要放在具体的人和事上,断章取义的理解可能有违于陈丹青的原意。
人们最初谈起陈丹青总会说起他的《西藏组画》,这成了他的标签。这种标签对很多画家是梦寤以求的追求,这意味着你可以作为一种模式和样板存在于艺术史册了。但显然陈丹青并不买这个帐,甚至非常反感于这种定位。(事实是,《西藏组画》果然就成为了评价他作品的标尺,达不到这个高度你就退步了。)但个人的感受又怎么能不屈从于大众性的共识呢,尽管这大众性的代表性显得可疑,但说得多了,你也就不得不承认。
与对《西藏组画》惊人的意见一致不同的是(这惊人的一致也很惊人),如今,当陈丹青归国存身后,仅仅写了几篇文章,出了几本书,关于他的议论便多了起来,而且显得尖锐和刻薄。大体这些声音有:一者,你一个画家不好好的画画,一天写什么文章?此为不务正业论。二者,陈丹青的画不行了,所以只能靠文章博点名声。此为江郎才尽论。三者,陈丹青是吃饱了没事干,一天跟教育、体制过不去。此为不识时务论。甚至有评论以""一个职业艺术家的手淫""如此夸张的评语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这也够惊人的)。以此陈丹青成了众人眼中""人出于众,众必摧之""的靶子。也是,你说,陈丹青不好好当他的知名画家,随便拿写文章的时间画点画,换来的银子可以远远超过那些费时费力的文章啊。多好,何必跟自己过不去,跟一种习惯势力过不去。
但那就不是陈丹青了,也不是那个深受鲁迅文风影响,有着老知青背景,在农村的广阔天地说""我是天才""的那样一个人了。
他是陈丹青,所以他没有躺在自己的成名作上吃老本,也没有人云亦云的赶潮流,更没有拿个博士生导师的名头虚张声势。他是一个简单的人,不愿意懂世事的人,是一个热爱画画的人,也是一个喜欢传统文字的人。
他人到中年,懂得那些是自己需要。他其实并不激进,也不作派,他很老实,他忠于自己。在他的文章里,我们能感受到,他只是说了自己想说的话,几句真话,如同《皇帝的新装》里那个诚实的孩子一样,但却惊着了大家。因为今天是个成年人都懂得潜规则的时代。大家都知道事实,但都在虚假中过活,对那些破坏了规矩的人,只有沉默而坚硬地排斥。一个有力的例子,在《退步集》中,我看到,一篇应邀为批评家座谈会所写的文章《批评与权力》,因为说及了批评是一种大规模的装饰性文本,而自我批评是权力批评作出的策略性让步等等有违组织者的话语,这稿子就被束之高阁,在会后的论文集也没有收录。对一种真话所采用的态度可见一斑。
其实,当大家都拿陈丹青说事的时候,一个写文章的陈丹青是远远比一个画画的陈丹青更对我们的时代有意义,当然这意义并不是陈丹青的初衷或他感冒的。进而,即使如有些人所说的,画画的陈丹青消散了,一个写文章的陈丹青依然会成为这个时代关于艺术最鲜活的风景。
牛逼,陈丹青。在当今的美术界甚或文化界,如陈丹青这样的牛逼人不是多了,而是实在太少了,少到成了一种稀缺资源,反而成了珍贵的物种。 年1月9日上午于兰州匆匆链接:
陈丹青:画得专心致志,而且,非常善良
《西藏组画》后,陈丹青如何画西藏?
自画像
小牧民素描
牦牛群
进城之二素描稿
西藏组画素描稿
年,陈丹青创作第一张油画《老将和小将》
写给敬爱的毛主席
泪水洒满丰收田
进军西藏,陈丹青黄素宁合作
女共青团员
爱情在一九七八
《西藏组画之母与子》,年
《西藏组画之牧羊人》,年
《西藏组画之康巴汉子》,年
《西藏组画之朝圣》,年
《西藏组画之进城之一》,年
《西藏组画之进城之二》,年
年作自画像
躺卧的人体
年作男女双人体
年作女画家肖像
年作静思
年作人体协奏曲
董其昌双重奏之一布面油画
董其昌双重奏之二布面油画
董其昌与朱耷布面油画
年《国学研究院》
年作渐江与石涛
年作向哈尔斯与盎格尔致敬
京郊民工
年作渐江独奏
人像
专辑
学院领袖靳尚谊
大风景中的尚扬
于小冬和他的画
回到新疆——纳吉米丁和热西丹的画
让艺术自由呼吸——徐唯辛和他的画
段建伟的几幅画,真把我看哭了
段正渠的故事与传说
认识崔国强
速写王志春
尹朝阳:七种武器
回归心愿之乡——读张万凌的油画
不一样的风景——读张大刚的油画
谁的行囊,弓箭与马?
张晨初:心灵的光束
梁智龙的行与思
孟新宇的世外心源
出走抑或出发——高圆圆和她的画
青春的奔跑与心灵的痕迹——读陈子君油画
如梦如歌赵梦歌
陕北的身体与灵魂——郭庆丰和他的画
杨海峰在哪里?
汪鹏飞:与拉卜愣寺的对话
看海,看陈明华
张江源的画
听朱乒的画
姚刚的蓝黑家园
李永光的江南迷梦
……
有风来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