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
01
家有高三党家长请注意,这是一篇关于“古诗之音乐描写鉴赏方法”的教学(纯干货,十分钟学会),大家可以收藏转发给自己的孩子看。
想要做好关于音乐描写的古诗鉴赏,我们首先要有一些必要的知识储备。
一、描写音乐的手法:
(1)正面描写:
比喻:生动形象
通感: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的音乐可知可感
想象夸张
叠词:韵律美、形象感
(2)侧面描写
从环境角度烘托:表现曲调优美、技艺高超
从听众角度烘托:用听者感受表现技艺的高超和作者的感情共鸣
二、揣摩音乐中的情感的角度:
(1)从音乐的音色的特点
(2)从音色的变化角度
(3)从弹奏者的经历、心境入手
三、揣摩作者的情感:
(1)作者对琴音的描绘
(2)作者听琴的感受
(3)作者自身的经历、心境
02
好啦,理论学完了,我们要开始实战演练了,来吧,手把手教你,上手肯定特别快!
(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山。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①绿绮,古琴名,据说汉代司马相如有琴名叫绿绮。这里泛指名贵的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语出《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1)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读懂写音乐的诗歌,提醒两点:
1、站在作者的角度即听者的角度
2、记住描写音乐的两大方面:
正面:弹奏的人、音乐本身;
侧面:听者(作者或其他人、物)的感受、联想;环境烘托
A、万壑松是直接写音乐,还是间接写音乐?
B、高山流水的典故是用意是什么?
C、馀响入霜钟写出了琵琶声的穿透力强吗?
(2)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是用大自然的宏伟声响来比喻琴声的效果。
(3)谈谈你对“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一联的理解。
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不知不觉碧山已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
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实战演练二)(15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睛。
[注]
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有同学说上片用了比喻,下片用视觉听觉、通感相结合,这样回答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这位同学没有弄清音乐描写的手法和音乐描写角度的不同。
(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角度:弹者(正面)、听者、环境烘托(侧面)
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
03
大家学会了吧?课后再进行一个小练习吧!
课后训练:
听颖师弹琴
(唐.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本诗写琴声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怎样的音色?寄寓作者怎样的情感?
04
(彩蛋福利)学了这种手法后,还可以迁移到小说或者散文中关于音乐描写的考察,思路是一样的哟!
《鼓殇》
小说结尾划波浪线的部分是对山子在七根坟前敲鼓清醒的描写,从艺术手法、形象塑造的角度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划波浪线的部分:
山子又敲起鼓。忽儿,刮起狂风,狂风呼呼地叫。片刻又下起雨。雨很大,噼里啪啦地响。猫头鹰在风雨中凄凄哀哀地叫,狗也惶惶不安地吠。又传来数百个人的嚎啕大哭。
艺术手法上:
比喻、想象、夸张等手法突出山子敲出的鼓声动人心弦。
形象(弹奏人心理的揣摩):对七根内心的愧疚对村长的不满、怨恨和知恩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