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原点”,是指在中心城区设置的代表城市地理位置的城市地标,也是体现城市历史与发展的缩影符号。年8月,保定市历史上第一座“城市原点”标志在直隶总督府门前落成,年9月,又进行了改造提升。
▲保定市城市原点(图片来自网络)
直隶总督署,又叫直隶总督部院,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李绂、李卫、孙嘉淦、刘墉、穆彰阿、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这些名字都留在了直隶总督府,号称“一部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年1月13日,直隶总督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直隶总督署的建筑始建于元朝,明初做了保定府衙,明朝永乐年间改做了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
清雍正八年(公元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当时的直隶总督唐执玉正式升堂办公。从此开始,一直到清帝逊位(公元年2月12日),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年间,直隶总督署就是历任直隶总督的办公室。
直隶总督的正式官衔是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总管直隶(今天津,河北大部与河南、山东小部)的军民政务。“三资辅为政,屏藩卫帝京”。直隶负有拱卫京师的职责,是畿辅重地。晚清时期,直隶总督又兼任北洋大臣,职权越来越重,办事机构和人员也不少,所以这所办公室是一个很大的院子。
直隶总督署座北朝南,东西宽.4米,南北纵深约米,共占地3万余平方米。整个建筑群以两条南北方向的更道相隔,分为东、中、西三个组成部分,称为东路、中路和西路。
各路都是多进四合院的格局,中轴对称,布局严谨,庭院主次有分,讲究正偏、内外的空间层次,体现了“尊卑位序”的伦理原则,等级界限明显。
组织和布局的规制类似北京的故宫,当然规模小得多了,占地面积只有故宫面积的1/28。
中路建筑是衙署的主体部分,至今保存完好,由五进四合院组成,自南向北依次是大门、仪门院、公生明牌坊(戒石坊)、大堂院、二堂院、三堂院(官邸院)、四堂院(上房院)。
总督府东路的主要建筑有武成王庙、寅宾馆、幕府院、东花厅等;寅宾馆主要用来招待贵宾。西路的主要建筑有吏舍、马厩、幕府院及小教场等。
▲直隶总督署导览图(图片来自网络)
▲鸟瞰直隶总督署(图片来自网络)
◆总督署前导空间:大旗杆——大门——仪门院。
01总督署的大门坐北朝南,是三开间的硬山顶式建筑,建在1米高的台阶上。大门前的明柱、门槛和六扇棋盘式板门都是黑色,大门上方正中悬挂着“直隶总督部院”匾额,白底,上书雍正皇帝手书的“直隶总督部院”六个黑色大字,四边围以黑框,据说是寓意黑脸包公、黑白分明。两根明柱上一边挂有“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的牌子,另一侧是“中国古代衙署博物馆”。
02总督署大门前对称的两个大旗杆,是年复建的,各高33.6米,是全国古建旗杆最高的。曹锟在民国时期修建的大旗杆高十丈零五尺,比北京的前门楼(九丈九尺)还高。
03仪门是硬山式门厅,三开间,中间设门扇,上方悬挂着“威抚畿疆”匾额,两侧是红色木栅栏,视线通透。仪门两侧各设一座小门。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取孔子三十二代孙孔颖达《周易正义》中“有仪可象”来命名的。明清衙署的第二重门通称仪门,是主事官员迎送宾客的地方,是来客坐轿、骑马的起止点,就是俗话说的:武官到此下马,文官到此落轿。
院子里有几十棵粗大的桧柏,原来冬天数百只猫头鹰栖息在树上,“古柏群鹰”曾经是衙内一景。
▲旗杆(图片来自网络)
▲大门(图片来自网络)
▲桧柏(图片来自网络)
▲仪门(图片来自网络)
◆总督署对外办公区域:公生明牌坊(戒石坊)——大堂院——二堂院。
穿过仪门就是大堂院落。
01公生明牌坊赫然立在大堂前面的正中位置,是一座四柱三顶的木制牌坊,南面写着“公生明”三个大字,北面写着“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官场箴规。这就是官箴建筑戒石坊,总督升堂理事,抬眼就能看见,以示儆戒。
在衙门大堂前立戒石坊是古代官衙的传统,除了用朝廷律法来规范官员以外,公正意味着不欺人,不欺人首先要不自欺,还要时刻警醒官员的良知来进一步强化规范的威慑力。
▲公生明牌坊(戒石坊)(图片来自网络))
公生明牌坊的后面就是大堂。
02大堂,也叫正堂,是处理重大政务、举办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像迎接圣旨、拜发奏折、秋审等都在这里进行,布置以黑色油饰为基调,森严肃穆。
大堂正中的屏风绘有仙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清代文武官员分为九品十八阶,用顶戴、补服等加以区分。清制规定,文官补服绣禽、武官绣兽,文一品绣仙鹤,仙鹤成为一品文职官吏的象征。“海水朝日图”和“正大光明”匾额、“公生明”牌坊一样,都属于官箴文化,是劝诫官员应该“清如海水,明似朝日”。
屏风上方悬挂的“恪恭首牧”匾额,是雍正皇帝的御笔,赐给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直隶总督唐执玉的。
室内陈列着公案桌、诰封架、职衔牌、万民伞和车轿,是总督的办公用品和出巡仪仗。
大堂的东西两侧各分布着9间科房,东侧是吏、户、礼三科以及架阁库,西侧是兵、刑、工三科以及承发房,是署内书吏办公的地方。
▲大堂(图片来自网络)
▲以同治末年李鸿章任总督时为背景的大堂复原陈列(图片来自直隶总督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