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牌幼鸟学飞迫降科学救助回家

红网时刻新闻7月6日讯(通讯员何咪)7月5日,经过一夜雨水的洗礼,双牌县城清晨的空气变得格外清新迷人。小动物们从县政府大院里高大茂密的树林间苏醒过来,鸟儿在林间欢快地叫着,声音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也正是在这里,一场始料未及的“试飞”行动正在上演着。

幼鸟学飞“迫降”

早上7时50分,唐女士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上班,忽然,一抹黑影从身边闪过,把她吓了一跳。“啊,原来是一只小鸟。”当她反应过来时,看到一只全身黑色羽毛的小鸟蜷缩在办公室的一角,想站立却站不起来。“把它放飞吧,它一定是误打误撞飞到了这里出不去了。”看着幼小又害怕的鸟儿,唐女士当时心里想。

于是,她小心地用双手捧起小鸟,对着天空想要将它放飞,小鸟扑腾了几下翅膀,还没到半空中就掉了下来,怎么也飞不起来。“它受伤了吗?”思考着这一问题的同时,现场一下子还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围观,有拍照的,有想要抱起小鸟观察伤口的,甚至还有想要将小鸟带走的,但都被现场的爱鸟人士劝诫制止了。

“叽叽……叽叽……”随着围观人数的增多,小鸟害怕地叫了起来,又短又急促的声音,仿佛是在求救,附近的几棵大树上的成鸟也突然急促地叫了起来,与它相互呼应着。“树上的那几只一定是鸟妈妈与鸟爸爸吧。”对于这样幼小的鸟儿,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经过大家的一致商量,决定向林业局野生动物救助保护中心的专业人士求助,“你好,请问是动物保护救助中心吗?在政府大院这里,有一只幼鸟受伤了,请你们过来帮忙看看,可以吗?”“好,没问题。”

十五分钟后,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唐新华等三人赶到了现场,他们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一只乌鸫的幼鸟。“每年到这个季节,都有一些鸟类育雏和试飞,一些飞行能力较弱的幼鸟,时常会从空中跌落。”工作人员向我们解释到,幼鸟并不是受伤,而是学习试飞不成功,才“迫降”在这里。

科学救助回“家”

找到幼鸟跌落的真正原因,当务之急就是怎样想办法让幼鸟重新回“家”。当然,这对唐新华和他的同事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再简单不过的小事了。

“幼鸟离巢试飞不慎跌落,就像我们人类幼童刚开始学习走路摔倒一样,它们的父母通常会在附近观察,一旦幼鸟跌落,成鸟也有办法,通过叫声找到自己的孩子。”唐新华一边抱起乌鸫幼鸟一边介绍到,每年他们都会遇到这种试飞的幼鸟,其中包括猫头鹰等稀有物种的幼鸟就达近百只,学会飞行,是鸟类在自然界生存的第一步。

随后,野生动物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经过四处认真勘察,找到一棵体型中等、枝叶繁茂的树木,小心翼翼地将幼鸟放在树枝交叉的位置,在确保幼鸟不会掉落的情况下,才缓缓离开。

在工作人员的科学帮助下,不一会儿,小乌鸫就与妈妈团聚了,回到了“家”。

“从保护野生鸟类的角度来看,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破坏它们栖息的地方,在确保幼鸟安全的前提下,将它们放在附近合适的树上或是草丛里,然后躲在远处观察,以前我们遇到过成鸟会因为幼鸟附近有聚集的人类,而不敢救助幼鸟的这种情况,导致幼鸟最终被成鸟放弃。成鸟掉落可能是受伤,幼鸟掉落很大概率都是在学习试飞。”唐新华眼神坚定地强调到,当看到这样的幼鸟掉落在地上或者是路边,先不要着急去捡拾它,在远处有耐心地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幼鸟是否受伤了,如果没有受伤,请不要打扰它,它的父母可以通过叫声找到它,这,是大自然神奇的一种自然规律。

爱鸟护鸟观鸟而不关鸟

近年来,随着双牌县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鸟类纷纷来到这里栖息安家,我们的“老朋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连续8年“做客”双牌越冬,并且近几年观测到的鸟类数量,也呈现了逐年增加的趋势,这正是双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生动写照。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鸟类对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双牌县开展的“爱鸟周”活动,签订《共建爱鸟护鸟文明乡村协约》等,让广大群众爱鸟、护鸟的意识也不断增强,不少人说,前几年很少见到鸟的地方也开始出现鸟雀争鸣的景象。

但鸟类保护的事业仍然任重道远,共建美好生态,愿观鸟而不关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touyinga.com/dgfz/11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